[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22支工作队共谱振兴新篇章

西海岸分两批选派193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带动村美民富产业兴

  □本报记者 宋迎迎
  自2018年4月开始,西海岸新区分两批选派了22支乡村振兴工作队、193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两年来,各工作队扎根基层,强党建、惠民生、促发展,用实干担当谱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聚焦富民增收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2支工作队紧抓“产业兴旺”牛鼻子,因地制宜挖掘镇村资源,广辟渠道培育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西海岸新区宝山镇胡家村,村民孙丽英每天早上都会准时来到村里的惠民工厂,准备生产线上要用的零件。“一天工作8小时,每个月能挣3000元,离家近还不耽误照顾家庭。”孙丽英对如今的工作很满意。
  胡家村是省级贫困村,位于宝山镇政府驻地东北约1公里处,属丘陵地带,全村现有常住村民165户,人口531人,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占61%。2018年4月,西海岸新区工商联四级调研员费超被选派到胡家村驻村帮扶。经过调研和多方洽谈,他引进了一家为海尔、海信等大企业生产遥控器电子器件公司,成功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保障村民、集体双增收。现如今,乡村惠民工厂模式已被复制到宝山镇、王台镇和六汪镇,吸引近200人就业,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
  产业兴旺,夯实了发展基础。两年来,各工作队共签约引进产业项目158个、投资额131.7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30个。围绕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帮扶流转土地2万多亩,带动相关村集体直接收入1143万元;采取盘活厂房楼宇、引进税源项目等方式,帮助相关村集体实现租赁收入2048万元。围绕村民就近就业,择优引进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项目进村设点、驻村生产,帮助4734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加强基层党建
  点燃振兴“红引擎”
 22支工作队驻村后,以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抓手,聚焦靶向、发力攻坚,下好党建“先手棋”,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
  曹戈庄村位于胶南街道,现有840户3370人,党员93人,土地面积2000余亩。过去由于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务开展困难,村民矛盾不断,村容村貌更是落后。这一切,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的进驻发生了改变。2018年,区财政局派驻胶南街道曹戈庄村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周丽娜驻村后,深入挖掘村庄红色文化,狠抓组织建设,改变了曹戈庄村两委班子的作风,激发了村干部和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将党建动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合力,昔日的“后进村”变成了“后劲村”。
  据悉,两年来,各工作队通过抓规范强组织,改造提升36处村级活动场所,推动31个“一星级”村庄党组织晋位升级;抓优育强队伍,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2人,新发展40岁以下年轻党员19名,帮助45个五年内未发展党员的村庄成功摘帽;抓党建强治理,推动两委班子在攻坚克难中锻炼成长,累计化解信访事项77件次、办结诉讼案件35起、理顺合同纠纷91起,清欠村集体债务82件、735万元,扭转了20多个后进村被动工作局面。
  强服务办实事
  做好民生“大文章”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驻村的两年时间里,22支工作队聚焦“关键小事”,用真心真情办好民生实事。两年来,工作队走访群众3万多户次,开展“公益服务进乡村”“寒风送暖迎新春”等扶贫济困、公益活动650余次,捐款捐物736.9万元,惠及村民万余人次。创新性组建乡村振兴慈善乡贤基金,引进全市首个“壹基金”免费教辅项目,打造全市首家共青团流动少年宫,建成区内首个镇域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农村社区首家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和首个助老大食堂,改扩建村级卫生室14个,实施28项用水、6项供电提升工程,让村民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围绕修路搭桥、绿化亮化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工作队积极争取各界支持,先后落地“美丽乡村”及帮扶单位援建等基建工程371项、总投资2.74亿元,有效改善了帮扶村庄人居环境。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