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区人社局组织扶贫突击队赴陇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突击队成员逄云讲述——

我在陇南扶贫的日子


  培训教室里座无虚席,村民都在认真听课。
  □本报记者 张静

  近日,作为扶贫培训突击队成员之一的西海岸新区人社局职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城乡培训科科长逄云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回来了。在陇南的8天,他和另外10名队员成功地让当地6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
  回到西海岸的逄云,给记者讲述了他们在陇南扶贫的日子。

  连走廊过道也坐满了人
  第一天,我去的是这次培训最远的乡镇,海拔2000多米,去的路上还遇到塌方,徒步走了4公里才到达。
  刚到村子我便立即开始工作。一进培训教室,有点出乎意料,不仅屋里座无虚席,连走廊过道也坐满了人。除了吃饭时间,我一直在不停地讲,讲乡村民宿、讲家政服务、讲农村电商、讲考试培训等等。
  台下的村民们边听边记,有的看起来还有些紧张,我的余光扫过一个村民的笔记本,歪歪扭扭的字里竟夹杂着拼音。让我有点惊讶,还有些感动。
  培训到下午5点结束了,一共讲了近8个小时,虽然大家还有很多问题,但我没想“拖堂”,想先让他们消化一下。下课后,一位老农从桌底下掏出一个自带的小板凳跑到第一排,找了个最中间的位置迅速放下,算占了个座。我竖了下大拇指,对他说了句“明天你就是头科”,他似乎没听懂,羞涩地走了。

  专属大山深处的回忆录
  第二天,我们与参与培训的村民渐渐熟络,虽然还是存在语言不通等困难,但作为总调度的西海岸新区职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刘仁彬帮我们解决了所有培训外的难题,让我们只负责讲课。
  第三天,开始动手实操,我在忙碌间隙眺望了一下巍巍大山。我用镜头记录了眼前美景,也用笔记录了许多培训中的小细节。
  “听说现在育婴师这个职业很火,我就想学学,也考个证,进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心生活。”学员陈大姐用很小的音调坚定地跟我说;“看我这技术,开个早餐店生意一定红火!”已经“上手”的韩大姐拿着做好的小燕子馒头、花卷向我炫耀;“逄老师,我家种的黄芪、花椒、洋芋等农特产都准备好了,直播推流怎么设置啊?”一位年轻人追着我问,他说想当个卖中药的“网红”……
  直到培训结束,这样的细节我写了大半个本子,这不仅是他们的成长学习笔记,也是我的回忆录,一本专属大山深处的回忆录。

  每个人都要独挑大梁
  此次甘肃陇南之行,我们一共去了11人。看似队伍不算小,但我们要深入汉王镇、鱼龙镇、蒲池乡等5个镇的10个培训点同时开班培训,每个人都要独挑大梁。其中,我的同事尹相江一个人就担了2个镇200人的培训任务。
  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有针对性地做电商培训。武都区是全国花椒最佳适生区之一,但因信息闭塞等原因出现过“营销难、增产难增收”的尴尬局面。以前花椒市场的中转环节多,村民无法获得终端市场的价格信息,一些外地客商、当地收购大户联手压价,收益进一步减少。如果自己会网络营销,就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所以,此次电商培训大家都听得格外认真。据我了解,现在已经有不少参训者实战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让我们很欣慰。
  8天,短暂而忙碌。在陇南培训的日子虽然非常艰苦,高原反应一直让人耳鸣晕眩,但再一想,因为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让他们早日脱贫,走上小康之路,我还是十分期待的。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