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聚焦民生改善 彰显为民情怀

区人大常委会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力促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新区群众

  □本报记者 宋迎迎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40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之所望为履职所向,在幼有所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所养方面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力促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新区群众。40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接地气、察民情、解民忧,履职的每一步都在为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奋斗,推进各项工作向民生细微处覆盖,以匠心生动诠释着为民初心。40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以民为重、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听到了区人大常委会促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看到了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

  关注学有优教
  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问题是民生热点,也是区人大常委会关注焦点。
  学前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近日,西海岸新区学前教育又迎来好消息:董家口幼儿园、玉泉路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已经开工;同时,怡和嘉园南幼儿园、东江路幼儿园和珠江路幼儿园的新建、扩建手续也正在办理中,待7所幼儿园完工交付后,预计可再提供学位2000余个,进一步满足新区增长的学位需求。
  学前教育“红利”的持续释放,离不开区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推动。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学前教育作为监督工作重点。针对“入园难”的现实情况,区人大常委会下大力气推动学前教育意见落实,持续三年开展督办工作,实地走访12个镇街42所幼儿园,依法审查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提出增加学位供给、推动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配备等11条建议,目前推进新建成60所公办幼儿园,新认定218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位27800个,构建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采取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依法审查等方式持续督办优化教育布局议案,推动区政府投入176亿元,扩建、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260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学有优教”的美好期盼。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人大代表,我感受到区人大常委会持续督办教育议案,在推动新区学校布局科学规划、有效解决学位供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做了大量工作,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推动了新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区人大代表、胶南一中校长管仁福表示。

  关注病有良医
  织密织牢健康“防护网”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区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依法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新医改方案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病有良医,推动新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织密织牢健康“防护网”。
  区人大常委会采取“每月调研、半年视察、年底评议”的监督机制,扎实督办城乡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议案,与区政府共同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加强区级医院建设,提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加强村(居)卫生室建设,引进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医疗机构,建成全省首批10家“医保工作站”并投入使用,改造提升479处卫生室,新建、提升2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实施健康服务共同体运行模式,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今年,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区人大常委会深入镇街、村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先后4次召开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区级医院、镇街、物业等抗疫一线单位座谈会,并组织了专题视察,全面了解《传染病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排查新区疫情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围绕筑牢基层网底、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保障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也参与了城乡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议案督办工作。这两年也看到了很多高水平的专业专科医院拔地而起,不少的卫生室旧貌换新颜,医疗软硬件配备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特别是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区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推动我区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和医治水平。”区人大代表、长江路街道武夷山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薛吉元告诉记者。

  关注老有所养
  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老有所养,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老年人的安康和幸福挂在心上,对全区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组织有关部门、镇街、企业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18次,提出建立健全养老规划、政策服务、医养结合、社会关怀、监督保障五大体系的建议。推动区政府制定养老专项规划,出台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持续将养老服务列入民生实事,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驿站等组织102处,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便捷服务,受益老年人达90万人次。
  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目前西海岸新区已搭建起“1+N+6”社区居家养老新区模式,“1”即在每个镇街建设至少一处600平方米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N”为在每个社区建设一处5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驿站,“6”为向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乐”六项服务。
  “以前在家就凑合吃饭,上顿吃不完下顿热热吃。这里的饭烧得合口味,有菜有肉还新鲜,这么多人在一起也热闹。”家住九龙社区的王风祥今年82岁了,他是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忠实“粉丝”,在食堂刷助老卡消费8元后,他打了一荤二素一汤。“自从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营业以来,除了吃饭外,我还可以预约量血压、测血糖、做理疗、家庭保洁等服务。”王风祥说。
  同王风祥一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退休职工王世瓖也是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受益者。“这两年,新区建了这么多养老服务中心,干净卫生,服务质量也好,提高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我通过电视、报纸了解到,今年区人代会上又把养老服务列入了民生实事,我们感谢新区的这些好政策、好举措,感谢区人大常委会对养老事业的持续关注。”王世瓖高兴地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