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引源头活水 啃最硬“骨头”

记者再探六汪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短短5个月帮扶已赢得村民和村干部认可


  店子村村民正将丰收的地瓜装袋。□记者 王雪 报道

  六汪镇朱家沟村第一书记张玉波(左)在农业大棚里调研。 □记者 王雪 报道
  □本报记者 王雪

  10月23日,在六汪镇店子村再见第一书记丁刚时,他的表情从容了不少。
  路过一家农户时,见门前晾晒着地瓜干,他顺手捡起一片掰一角放在嘴里,熟稔地与农户聊着天:“晒得还挺快,秋风一吹就是干得利索!”
  “不像初来乍到时那样摸不着头脑了,了解了村情村貌,也熟悉了这里的乡亲们。”丁刚笑着说。
  来到店子村村委办公室,只见六汪镇李家前夼村和曹家沟村的第一书记也聚在这里。“我们经常互相聊聊心得取取经,不能闷着脑袋瞎干。”丁刚对记者说,派驻六汪镇近5个月来,大伙儿除每月一次在镇政府商量议题,平日也时常互通有无,一起出谋划策。
  如今,六汪乡村振兴工作队的队员们早已真正“扎”在村里,并初步取得成效,得到了村民和村干部们的信任和认可。

  李家前夼村第一书记薛磊——
  把土地的问题变成希望

  “李家前夼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但最大的希望也是土地。”第一书记薛磊已将李家前夼村的特点摸索清楚。
  薛磊发现,李家前夼村的人均耕地保有量3亩多,总耕地面积2000多亩,手里不缺地。“但问题就更大了,种啥啥不长!”薛磊回忆,第一次与村民聊天时大家都问“能不能帮着把土地流转出去?”
  经过走访调查,薛磊发现村里的耕地大部分都是丘陵地且土层薄,“一般小麦亩产都在1000多斤,而李家前夼村今年的平均亩产量才300多斤。”
  “流转并不是最终目的,长久地激发土地活力才是关键。”薛磊对记者说,李家前夼村的土地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招商引资的范围,必须找到适宜的农业项目才能带来长期收益。为此,薛磊将村里的土壤带到中国海洋大学实验室,进行了严格的土质化验。经过筛选,薛磊认为去年在六汪镇龙庵村引进的油葵种植项目应该也适合这里的土质。于是,薛磊第一时间联系之前合作的青岛祝兹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来考察,并很快敲定以700元/亩的年租价格租赁村里的300亩地。青岛祝兹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绪彬对记者说,目前正在村里规划民宿项目,后期将配合油葵种植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有了第一家就不愁第二家!”现在薛磊逢人便聊村里的招商意向,希望为村里引来更多的源头活水。

  曹家沟村第一书记张久阁——
  先啃一块“硬骨头”

  “我们驻村干部刚到村里,想要取得村民的信任,必须先啃下一两块‘硬骨头’。”六汪镇曹家沟村第一书记张久阁口中的“硬骨头”,就是六汪镇曹家沟村旱天吃水难的大问题。
  刚进村,张久阁就通过入户走访、座谈等形式开展了细致的摸底调查,发现旱季吃水难是村民意见最大的地方,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曹家沟村的“硬骨头”。“每年干旱时节,村里吃水限时供应都是情况好的,缺水厉害了还有断流的时候。”曹家沟村书记杨忠岱介绍。在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公司担任资源交易处副处长的张久阁,对百姓的吃水问题本就格外关注,当下决定就从这块“硬骨头”啃起。
  在张久阁看来,吃水问题是最大的民心。“吃水问题解决了,百姓心中的困难消除了,满意度、幸福感提升了,这就是我们第一书记驻村的目标。”张久阁说道。
  吃水问题之所以是大问题,除了关乎民生外,还在于水源地的定位。“寻找一处合适的水源地需要经过严格勘测。”张久阁对记者说,此次打井要一次性解决曹家沟村百姓的吃水问题,从此告别家家户户存水喝的现状。
  “一定要挖一眼深水井。”张久阁介绍说,还要在村里建一处简易泵房,配一个压力罐,再遇干旱时节便可启动备用水井。

  店子村第一书记丁刚——
  要照着土地引项目

  与很多驻村干部不一样,今年6月,丁刚初到店子村,在了解村情的同时还发现了因疫情滞销的蓝莓,便利用原单位的业务渠道,将商家带到了店子村。“扎根基层,就是要做实实在在的事儿!”卖完蓝莓,丁刚片刻未停,在村里租了50亩地种起了地瓜,他觉得凡事亲自试过才有发言权。
  “这个第一书记不一般,能跟大伙儿一块下地干活嘞!”店子村村民说起新来的第一书记,无不开口称赞。而在村支书王定定眼中,丁刚不只与村民一起下地干活那么简单,“他带来了一种立刻行动的新风气和崭新的工作思路,还会协调各方的力量有智慧地解决诸多难题。”王定定口中的协调多方智慧,体现在丁刚规划的茶园里。
  丁刚告诉记者,店子村并不缺产业。“村里有100多亩大棚,300多亩露天采摘园,60亩康养项目等等,满打满算全村共流转了过千亩土地。”产业不少,实际见到收益的却很少,丁刚便一门心思为村里带来点新鲜血液。
  “要照着土地引项目。”丁刚表示,坐落于铁橛山脚下的店子村山林多、污染少,尤其适宜种茶,自己便联系专家来到村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先栽一部分茶。“今年冬天就开始整地,开春就栽苗。这样不但能解决部分劳动力,采茶期也来的快,能尽快见到收益。”丁刚盘算着。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