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5000余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上岗,指导居民正确投放

为新区“守桶”,他们是认真的


  垃圾分类专员、指导员一起对桶内垃圾进行二次分拣。□记者 张静 报道
  编者按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西海岸新区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专项活动,如垃圾分类技能大比拼、“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先行”、垃圾分类答题积分兑换奖品等,寓教于乐,将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通过前期各方努力,西海岸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镇街示范村创建工作也是亮点纷呈。截至目前,西海岸共有5000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上岗“守桶”,相信在他们的协助下,参与分类的居民会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张静
  本报通讯员 姜爱玲
  
  早上6点,在珠海街道光大梦之都小区,迎着朝霞,穿着印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字样“绿马甲”的李玉春准时下楼,开始了每日早晚各2小时的“守桶”工作。自11月9日上岗以来,李玉春已经干了10天。“我的工作就是站在桶边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并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李玉春说,“你看,这才上岗10天,参与分类的人就越来越多,变化挺明显的。”
  如今,在西海岸新区,像李玉春这样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已有5000余名,这是西海岸一步步将垃圾分类变成社会“大合唱”道路上的重要音符。

  >>上岗首日忙不停,如今变化很明显

  “来,您把这袋垃圾给我吧,我给您看看分得正不正确。”6点10分,李玉春接过当天第一袋垃圾,打开后仔细检查,“您看,这个塑料袋、用过的卫生纸都不算厨余垃圾,您得单挑出来,和其他垃圾扔一块儿。”
  紧接着,她将这袋垃圾倒进眼前绿色的大盆里,并用手里的长杆夹将分类不正确的垃圾捡出来,最后把剩余的厨余垃圾“裸投”进了厨余垃圾桶里。“这个大盆是专门为二次分拣配置的,垃圾一散,居民一看,就记住了,特别好用。”迅速分完垃圾的李玉春转头告诉记者,她每天的上岗时间是早晚的6点到8点,除了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还要进行二次分拣。
  见李玉春开始忙了,记者便站到一旁。“这不算忙了,11月9日刚上岗那天才叫真的忙,而且有些居民还不理解,不仅言语不善,还直接把垃圾扔地上。”垃圾分类专员刘华芳上前告诉记者,在她看来,目前小区垃圾分类的成效还不错,变化很明显,“所以这些垃圾分类指导员的作用不容小觑,现在的居民都很听他们的话。”刘华芳说道。

  >>培训合格才上岗,“熟人效应”成效高

  李玉春告诉记者,当时小区里刚贴招募公告的时候,她想着和大家比较熟,这工作应该不难,就主动报名了,而且,应聘成功每个月还能获得1000元的补贴金。
  不过,想要正式上岗,却不是件容易事。“我们不仅会给垃圾分类指导员开展集中培训,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和劝导技巧,还会组织物业部门对其再进行一对一培训。最后再根据定期抽查巡查结果,组织针对性培训。”珠海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丁全玉告诉记者,目前,珠海街道共上岗了近200名垃圾分类指导员。
  光大梦之都小区物业经理李龙补充说,小区居住了1111户居民,共有8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其中4名是由热心业主竞聘上岗,另外4名由保洁员兼职,其中,李玉春就是热心业主代表之一。“之所以选择他们,更多的还因为‘熟人效应’。熟人的话,大家肯听,提醒一次,效果就有了。现在的分类效果可谓‘肉眼可见’。”李龙说道。

  >>大手小手齐动手,垃圾分类记心头

  “近两年,为了提高大家垃圾分类的意识与参与率,我们已经持续开展了培训、讲座、实践课堂、有奖竞猜、垃圾分类答题积分兑换奖品以及‘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居民动起来。”区城管局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杨益杰告诉记者,区城管局加大检查、督导、管理力度,通过街道自查、城市管理局督查的形式以查促效,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开展情况进行每天一总结、每周一通报,以点带面使整个新区垃圾分类工作呈现“赶、比、超、学”的状态。
  另外,区城管局还要求全局所有职工都身兼三职:自家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小区垃圾分类的指导者、全区垃圾分类的监督者,旨在通过对居民进行引导、鼓励、劝说,最终让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
  接下来,西海岸将继续探索“好操作、可持续、受欢迎”的实操模式,让市民会分、愿分、持续分。同时,全面优化居民的居住环境与垃圾分类硬件设施,让垃圾分类实施更稳定、走得更长远。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