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师 徐桂英

潜心科研惠三农 转型路上当先锋


  徐桂英在工作中谦虚好学。
  □本报记者 王雪
  
  第一次联系到徐桂英时,她还在肉兔繁育场抱着父母代种兔搞科研;第二次联系到徐桂英时,她已经哄睡两个孩子窝进材料堆翻资料了。
  “机构改革让我一下子从兽医的工作岗位上调整到了秘书科,从十多年经验的畜牧师一下变成了秘书科‘小学生’。”深夜11时许,徐桂英在电话里笑着对记者说道,“工作跨度大,只能扑下身子快学习,一到晚上和周末就把科室里的材料带回来研究,好赶上趟儿。”
  很难想象,在这个谦虚好学的秘书科“一年兵”身上,却拥有着无数荣誉——2010和2011年,徐桂英连续两年获“青岛畜牧信息先进个人”,2013年被授予“山东省生猪统计监测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2019年分别被评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首批优秀青年人才”和“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批优秀青年人才”。

  致富路上的“亲切导师”
  “上次你联系我时,我还在搞畜牧科研呢。”回忆起老本行,徐桂英和记者说道,“近5年来,我主持和参与研究的畜牧兽医科研项目就有9项。”据徐桂英介绍,近几年,通过与团队展开实践,最终,9个项目中“无公害肉鸡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毛皮动物生产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6项获得青岛市农业丰收奖。“这些项目先进适用、实践性强,且皆在全区(市)范围内推广应用,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畜牧养殖在俺们这些农户看来,风险挺高的,但是咱一直都没怎么担心过,因为有徐老师这样的专业老师给咱指导着,心里有底。”王台街道生猪养殖户告诉记者。

  畜牧行业的“教材编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几经磨砺与实践钻研出的技术该怎么更好地造福畜牧行业,推动整个畜牧业的科技产业化进程?徐桂英把角色从授业导师转为教材编辑,力求在推广层面更进一步。
  “本来是一线串棚的技术员,一下子成了编书匠。”徐桂英笑道,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最终她主持编制了《无公害肉鸡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琅琊鸡生态养殖技术手册》等手册,共在全区范围内发放8000册,还主持起草了《黄岛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准则选编》及《林地养鸡实用技术手册》。
  近年来,徐桂英还在《中国动物检疫》《中国猪业》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调研论文13篇;参与学术交流论文9篇,在青岛市年会论文集获奖7篇……一串串数字不断讲述着这位“技术员”的转型道路。

  擦亮党员的“先锋底色”
  2013年11月份,是全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而此时,徐桂英却病倒了。
  流感的威胁与日俱增,徐桂英不等病痛稍缓便起身工作。她和同事们一起,坚持参与了全区禽类存栏情况调研,这份明细到村、场、户的详细摸底调查,要对万只以上的畜禽养殖场进行现场核实,督促落实监管人员。来不及休息,她又牵头绘制了“全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图和重点区域监管监控图”,有力守护了全区安全无疫,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每次角色转变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挑战,但有党员身份为底色,我有信心演好任何角色。”徐桂英坚定地说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