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偷鸡蛋换本子

  □刘胜本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正读小学。那时家里经济状况极差,看着不少同学都用崭新的方格本写语文作业,我既羡慕又嫉妒。尽管买一本方格本只需要六分钱,我却连一分可以自由支配的钱都没有。
  总是用旧本子写作业,让我觉得非常没面子,拥有一本崭新方格本的愿望一天天强烈起来。于是我开始想办法——偷家里的鸡蛋换钱。
  那时,供销社收购农家的鸡蛋是按个论价的,恰好也是六分钱一个。我便在父母去地里干活还未收工的空当,从鸡窝里偷了鸡蛋去供销社卖了,顺便买回一本方格本。整个过程相当顺利,我心中窃喜的兴奋胜过了因偷窃而产生的恐惧和自责。于是,这样的事,我又做了很多次。
  还记得每次我将鸡蛋偷走,母亲回来看到鸡窝空荡荡的时候,都会责骂母鸡偷懒不下蛋,蒙冤的母鸡们无法辩解,可怜兮兮的。事情的真相只有我心里明白,我不说谁也不知道。因为供销员只管收蛋,不会告密。
  用鸡蛋换来的方格本,封面是雷锋的头像,头像下分行印着年级、班级、组别、姓名的列项,我一笔一画逐项填写好,就开始对同学们炫耀起来,以示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有一年村里闹鸡瘟,家里的母鸡都死掉了。眼见日常零花钱没有着落了,母亲心疼地扑簌簌落泪。过了一会儿,许是自我安慰,母亲自言自语:“死了也好,反正也不下蛋了,白吃粮食。”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认为母鸡是被我气死的,它们实在是被母亲冤枉了。
  长大后,我对母亲坦白了小时候偷鸡蛋换本子的事,母亲和我相视一笑,笑意里半是释怀半是心酸。
  如今,拥有个人手机、电脑,生活富足的孩子们,体会不到买不起作业本是怎样的心情。但几十年前生活贫困的人家,真的就是买不起六分钱一本的作业本,比如我小时候。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