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祝兹故里”探古今


  植被茂密的铁橛山是祝兹侯古国所依胶河的源头。(六汪镇供图)

  充满古韵的龙庵村一角,这里建有祝兹侯陶艺文化展示区。

  1984年,今柏乡小学校址被确认为祝兹侯古国遗址。

  从祝兹侯古国遗址里出土的陶器,多为日常用的罐、酒器等。

  在六汪街头,随处可见“塔桥全羊”的门店。
  □张震 逄伟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六汪镇的“祝兹侯古国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一颗璀璨明珠。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弥新。

  壹

  祝兹侯古国所依的胶河向西北流经六汪镇,全长100多公里,流域面积608平方公里。其两岸是深厚的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养育了岸边的人民。这里还是文化传承地,“铁镢悬泉”“胶河澄月”是古胶州“八大美景”不可分割的部分。此外,这里自古就是人才济济的宝地,著名的齐相晏婴曾在此大展宏图,“晏子使楚”的典故至今广为流传;齐国国相管仲也曾在祝兹侯古国海边晒盐,极大促进了齐国的经济发展。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和项羽经过激烈的“楚汉战争”后夺得江山,在长安建立政权,开创了407年的大汉基业。开国初期,名后吕雉赢得高祖(刘邦)的宠信,逐渐独揽大权。高祖驾崩后,她更是飞扬跋扈,大肆分封外戚亲信。公元前180年,她将吕荣封到了物产丰饶、水草丰美的祝兹侯国,史称“前祝兹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祝兹侯国(见备注)。祝兹侯国隶属古琅琊郡,都址在今六汪镇柏乡村西南。这里四周有城墙,人烟稠密,商贾云集,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种植业为主,餐饮业和制陶业盛行。相传现在六汪镇有名的餐饮“塔桥全羊”和胶河大白菜的种植技术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清史学家柯劭忞曾作诗赞美胶河大白菜曰:“翠叶中饱白玉肪,严冬冰雪亦甘香。”经过胶河水浇灌的胶河大白菜,“叶帮细薄软脆,生食清爽,熟食甘肥,最为甜美”,当时是贡品。此外,胶河大白菜还曾被鲁迅先生称为“物以稀为贵的胶菜”。

  贰

  吕雉去世后,早就义愤填膺的刘氏宗亲联合大臣们密谋反叛。琅琊王刘泽便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亲统包括祝兹侯国兵士在内的军队,赴长安参与“倒吕”战争,并在拥立汉文帝上位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帝即位后,大汉帝国迎来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经过多年的发展,贫弱的国家发展到贯朽粟红。祝兹侯国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种植业和制陶业,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武帝执政时,对内扫平“七王之乱”,使国家稳定,社会繁荣;对外击败匈奴,彻底解除了北方少数民族对大汉的威胁。在即位的第30个年头,志得意满的汉武帝体恤胶东王刘寄的忠心,封刘寄之子刘延年为祝兹侯,史称“后祝兹侯”(见备注)。
  经过原胶南县文化局考证,现在的六汪镇柏乡小学校址,1984年被确认为祝兹侯古国的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文物,以陶器居多,主要是平民日常用的碗、罐、盆、酒器等。从出土的器皿来看,当时的制陶业已非常发达,无论款式还是工艺,都让专家们赞叹不已。而出土的大量酒器,则是祝兹侯国曾富甲一方、粮仓充盈的佐证。

  叁

  岁月如梭,“胶河澄月”的美景并未因两千年岁月的冲刷而黯淡,胶河水仍在昼夜不息地向北流,一如既往地护佑着两岸的土地和人民。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胶河两岸的人民秉承祝兹侯文化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愤图强,让古老的祝兹侯文化重新焕发了青春——2020年,以龙庵村、塔桥村为中心的“祝兹田园综合体”获批,成为西海岸新区第五个“青岛市级田园综合体”;新区工委管委积极支持六汪镇打造新区西汉祝兹陶瓷文化中心,吹响了六汪镇挖掘古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这个面积为二十平方公里的区域的北部,一片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然建成。示范区按照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建成了万亩粮食生产区,年产粮食近两万吨;胶河两岸生产的大白菜经过深加工,给农民带去了丰厚收入;“昌德顺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大米一万余吨;“大西洋”土豆订单农业,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西部建成了以“塔桥全羊”民俗风情为主的休闲娱乐区。这里秉承两千多年餐饮文化传统,对“羊”的研究尤为透彻。在六汪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人们抱团发展,成立餐饮合作社,注册了以“塔桥全羊”为品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塔桥全羊”声名远扬,很多周边市区的人们,甚至会为了品尝“塔桥全羊”的肥美而不惜驱车几十公里前往……“塔桥全羊”成了当地的一张靓丽名片,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南部建成了以“上上农业”“梦圆养殖”为主的现代观光旅游示范区。据了解,“上上农业”采用先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立体种植、棚栽南方水果;“梦圆养殖”采用现代化养殖,日产鲜蛋六十余吨,能够满足西海岸新区三分之一居民一天的蛋类消费。
  东部建成了以龙庵片区为主的祝兹侯陶艺文化展示区。展示区运作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和专业人员络绎不绝。如今这里更是集“吃、住、游、玩”为一体,带动整个六汪镇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历经千年沧桑岁月的祝兹故里,在奏响新凯歌的伟大新时代里,必将再次绽放璀璨光芒。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新的辉煌!

  备注:

  据史料记载,西汉高后(吕雉)八年五月置,封吕侯昆弟吕荣为祝兹侯(都址位于今六汪镇柏乡村西南)。同年十月,吕后病逝,吕荣被诛,国除。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胶东王刘寄之子刘延年为祝兹侯,都址不变;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国除。至今该都城遗址仍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汉陶鼎、陶盆等多种文物出土,文物局已证实柏乡水库水下有一处诸侯古墓,但因其位于水库库区,无法挖掘。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