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乡村小院变身“文化大院”

融控集团在宝山镇黄山后村打造一批“融合驿站”,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本报记者 于林平

  9月29日,“融合宝山地秧歌文化传承工作室”“融合青岛摄影人驿站”“融合乡村振兴文艺工作室”在宝山镇黄山后村村委会大院集中揭牌。这是继成立“融合乡村党史学习教育驿站”后,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在该村设立的又一批“融合驿站”,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守护群众精神家园提供了新载体。
  “通过搭建三个平台,创建乡土风情摄影基地、艺术家工作室,吸引摄影家、文学家、画家等文化人士来这里交流、创作、展示。”融合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任永贵说,“我们致力于打造国企助力的乡村文化振兴新区样板,让传统文化瑰宝随时走进喜爱它的父老乡亲中间,让文化驿站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揭牌仪式结束后,“宝山地秧歌”第六代传承人刘瑞华带领大家参观了“融合宝山地秧歌文化传承工作室”。据刘瑞华介绍,黄山后村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山地秧歌”的发祥地,这种源于明末清初的艺术形式,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刘瑞华通过寻访老艺人、创作新剧目等方式,使濒临失传的“宝山地秧歌”小戏在新时期焕发新生机。
  “新落成的‘融合宝山地秧歌文化传承工作室’将进一步挖掘非遗的文化价值,在传承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创作一批讴歌新时代、展现新风貌的艺术作品。”刘瑞华表示,他将带领艺术团队通过艺术展演、巡回表演、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让非遗走进田间地头、千家万户,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据了解,黄山后村的文化活动广场、融合驿站就设置在该村村委会大院,从农闲到农忙,这里每天都“人气爆棚”——村民们平日来读书、学习,节假日来扭地秧歌、唱戏跳舞,好不热闹。该村村民孟庆说:“真没想到,俺们的‘地秧歌’居然有了专门的文化广场!这个地方原本是村委的‘小土院’,过去村里也到处都是土路、泥地,第一书记来了以后,村里铺上了水泥路,建起了文化广场,大家伙的心里特别敞亮!我的小孙女现在每天都要来这儿转几圈,学跳‘地秧歌’!”
  据了解,融控集团作为新区首家千亿级企业,坚持党建引领,聚力高质量发展,总资产从成立之初的660亿元发展到1580亿元。近年来,融控集团积极发挥国企担当,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向黄山后村派驻第一书记,修建村十字大街和公厕、打百米深水井,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惠民工厂、阳光大棚和110平方米产业联建中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设立融合乡村党史驿站,承载老党员讲堂、青少年红色教育、乡村振兴技术交流等重要功能,不断提振乡村群众“精气神”,涵养新时代文明乡风。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