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好钢用在刀刃上,好事办到心坎上”

长江路街道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已累计解决群众各类诉求9345件


  长江路街道打造全省首家镇街级智慧便民大厅。□记者 丁霞 摄
  □本报记者 丁霞 本报通讯员 陈超伟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江路街道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街231个党组织、4000余名党员深入一线,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烦心事。
  “我们聚焦群众的急难盼愁问题,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好事办到心坎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广大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践行初心使命。”长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韩延春说,活动开展以来,街道累计解决群众各类诉求9345件,推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深入一线摸排信息
  精准提供就业服务

  “之前就一直想从事母婴家政工作,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机会。了解到街道免费开办的母婴培训班后,就果断报了名,现在学会了这技能,又找到新工作,别提多开心了。”日前,家住长江路街道的张萍在街道“就业帮扶工程”的帮助下,顺利与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牵手,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企业发展找不到‘所需人才’,外地来区人员找不到‘所想岗位’,大多是就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为解决就业供需衔接难题,街道每年都会深入辖区各用人单位、工地一线、劳务市场,对企业和农民工供需双方进行提前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居民的求职意愿及自身技能,开展相应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今年以来,长江路街道通过实施社区网格化就业需求动态管理,累计帮助625名就业困难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免费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3场、213人次,提供就业精准指导服务5515人次。
  稳定就业,方能解民生之惑,暖民众之心。长江路街道借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有利契机,率先研究出了应用智慧就业服务系统,先后开发出“农民工一件事”“长江路智慧就业”等模块,联合辖区上汽通用五菱、新都电子等300余家企业开发就业岗位1200个,已帮助7202人实现了就业。

  上门对接服务企业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街道服务专员不但帮我们完善了施工手续,还协调解决了施工中的一些难题,让我们工期比原计划缩短了一年半。”利群百货集团总部及商业广场项目负责人跟记者说道。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我们只有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把企业服务做到根基里,才能把企业留住,帮助企业成长壮大。”长江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宋茂强表示。
  今年以来,街道秉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政策即享”的服务理念,在全街开展营商环境服务年专项行动,围绕18项具体指标,将345个重点项目和企业分包到人,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一对一”联系对接,累计走访企业498家次,解决企业用水用电用地等发展难题230余项。
  1-9月份,长江路街道在库财源项目415家,实现税收30.75亿元,同比增长30.7%。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其中引进流动税源9300万元、内资5.63亿元、外资7277万美元,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政务服务是便民服务的第一站,如何为街道近47万人口提供便利化服务?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成为必然选择。
  “太方便了!网上提交上材料就可以领到创业补贴,不用来回跑腿了!”近日,在长江路街道辖区从事电商直播的张先生,通过“长江路掌上政务服务”平台申领到了自己的创业补贴。
  群众满意的背后,是长江路街道近年来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群众办实事的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长江路街道以实施“数字街道”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区域治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型。在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过程中,街道打造了全省首家镇街级智慧便民大厅,在16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内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残联、计生、社区建设、农业等150余项公共服务与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其中大部分事项实现了“指尖办”,年均服务居民10万余人次。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