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宝山镇政府退休工作人员 刘瑞华

传承宝山地秧歌 扭出时代新风采


  刘瑞华指导队员排练节目。
  □本报记者 周莹

  获评2021年度“最美新区人”的刘瑞华,是宝山镇政府一名退休工作人员。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山地秧歌第六代传承人,他坚守基层文化一线40余年,致力于宝山地秧歌这一地域特色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创新发展、推广普及,让宝山地秧歌这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农村发扬光大、生生不息。他还创编小品小戏、广场舞等多种形式文艺作品,组建庄户剧团等文艺团队,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带着乡亲们一起享受美好的文化生活,获评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地秧歌成校园特色课
  刘瑞华认为,要让宝山地秧歌传承下去,必须从孩子抓起、从校园做起。他与宝山镇社区教育中心一起,精心编写了《宝山地秧歌》课程教材,坚持每周到宝山中学进行授课传艺,为全校师生普及、讲解宝山地秧歌的历史渊源和基础知识,带领大家进行系统性宝山地秧歌排练,每年授课100余课时,累计受训师生5000多人次。宝山地秧歌进校园这一特色教育活动得到了青岛市教育局的充分认可和肯定,被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推送到国家教育部,《宝山地秧歌》特色课程还被西海岸新区评为终身教育优秀课程。

  把时代元素融进作品
  刘瑞华意识到,宝山地秧歌只有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更好地融进百姓生活,从而更广泛更持久地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他把宝山地秧歌的一些元素大胆地融入小品小戏、广场舞等多种载体中,连续创编了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为题材的小品《回家》《垃圾分类》《退低保》《诚信是宝、品质为山》,双簧《结婚不要彩礼》、表演唱《四个姐妹赞宝山》等作品。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又先后创编了小品《聚会风波》、茂腔小戏《蓝莓水馆》、宝山地秧歌展演《说唱新宝山》、曲艺《老人难 难也不难》《反腐倡廉树正气》等节目。这些作品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农村实际,贴近时代要求,既宣传了党的惠农政策、农村的新风尚、乡村的新发展,又传承弘扬了宝山地秧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了宝山地秧歌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其中,小品《乡恋》、小戏《特殊婚期》还荣获省群众文化学会奖。

  倾心培养非遗传承人
  基层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在基层扎根、在基层发展。从2014年起,刘瑞华就带领宝山地秧歌队连续8年在全镇开展全覆盖式文艺巡演活动,还年年到藏马、泊里、六汪、大场、铁山等镇街巡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讴歌新人新事新风尚,累计演出100余场,每年观众多达6万人次。为了让宝山地秧歌传承后继有人,刘瑞华依托镇文化站开展宝山地秧歌骨干培训班10余次,依托村居文化大院开展专题培训辅导20余次,每年培训学员近100名。
  “地秧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宝山镇人大代表,我有责任有义务把它继承、发扬下去,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地秧歌,喜欢地秧歌,活到老,学到老,传到老。”多年来,刘瑞华把传承地秧歌作为自己的事业,努力着、奔波着,指导组建了秧歌、舞龙舞狮、庄户剧团、剪纸等几十支不同特点的文化队伍,带着乡亲们一起享受美好的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