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从五个维度29项指标对全球40座样本海洋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估

《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发布

青岛位列全球第二发展梯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作演讲。□记者 王培珂 摄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主题演讲。□记者 王培珂 摄
  □记者 肖芳 李涛 李宛遥 报道
  本报6月22日讯今天上午,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主论坛拉开帷幕。论坛现场,《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首次发布。这是中国首份以现代海洋城市为主题的研究报告,从经贸产业活力、科技创新策源、海事资源配置、开放门户枢纽、城市治理能力等五个维度29项指标构建起“现代海洋城市评价体系”,对全球40座样本海洋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估。
  报告认为,现代海洋城市融合了“现代”和“海洋”两方面特征。城市的“海洋性”表现为具有滨海的地理区位特征,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城市的“现代性”则体现为城市功能从传统的以商贸、制造为主向金融、服务、创新转型的过程。
  根据测评结果,伦敦、新加坡、东京、纽约、上海、香港的综合分数遥遥领先,位列第一梯队;作为中国北部海洋经济圈龙头的青岛,以及领跑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广州、深圳,则进入第二梯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关键枢纽。
  在科技创新策源维度,该报告通过海洋专门学校数量、国际涉海论文发表数量、PCT国际专利授权量、城市研发投入经费等指标对各城市进行评定。从测算结果看,在40座参评海洋城市中,青岛位于第二梯队。例如,报告对2020年40个城市涉海的PCT国际专利授权量进行排名,东京遥遥领先,青岛市排名第6位。这体现了青岛作为海洋科学城具有实力雄厚的海洋科研优势。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地方之一,去年以来,青岛相继发布《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描绘蓝图。
  针对青岛市提出的“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提出了5个建议:一是打造经贸产业活力之都,构建开放互联智慧港航体系,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布局海洋创新经济产业链;二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增加基础教育中海洋元素比重,强化高校海洋基础学科建设,打造城市“海洋科学走廊”;三是打造高水平的门户开放枢纽,开展具有品牌效应的国际交流活动,开发贴近大众的海洋公共传播产品,参与国际治理标准建设;四是打造全球资源配置节点,提供智慧航运、便利化融资支持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海事服务;五是打造现代城市治理标杆、宜居宜业宜游低碳城市。
  论坛现场,围绕“一带一路”与“海陆并济”大格局、智慧绿色港发展实践、东亚海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标准认证体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执行主任艾米·冈萨雷斯,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其中,张维为从更大的历史视角,阐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认为“一带一路”有利于推动地缘竞争向地缘合作转变,推进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相结合,有利于构建“海陆并济”新平衡,为中国和世界创造更大增长极。李奉利从绿色运输、清洁能源、环境提升、科技赋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山东港口在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中的创新实践和未来规划。艾米·冈萨雷斯全方位介绍了东亚海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标准认证体系的框架、理念、运作方式、发展历程和成果,以及中国在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