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只要相聚 哪里都是家

返乡探亲,回家团圆,历来是春节年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见到熟悉而久违的笑脸,听到喋喋不休的唠叨,吃着一大桌子的佳肴,更是中国人对“春节最深刻的记忆”。

然而,随着消费水平升级和思想观念转变,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从“重视回家”变成了“重视团聚”,许多“都市外乡人”都会把父母接到自己生活的城市过年。在新区,“一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的“反向探亲”模式正悄然兴起。

“年前两个月,孩子就给我们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今年我们一家在北京过年。”农历腊月二十九(2月3日),记者回乡途中,在青岛至北京南的G180次高铁上遇到了从新区到北京和孩子团聚的薛传刚夫妇。

“孩子大学毕业就在北京打拼,所在单位不会早放假,每年过年回家不是买不上票,就是开车在路上堵车,孩子闹心,我们也牵肠挂肚,我们去北京团聚,还能看看首都的风土人情,感受孩子生活的城市氛围,一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薛传刚告诉记者。

除了像薛传刚这样前往外地和家人团聚的情况,还有很多在新区奋斗的市民也纷纷把家人接到新区团聚。

“工作忙但可以让父母来新区嘛!”家住长江路街道的刘亚秋女士来自东北沈阳,在新区经营一家超市,每到过年都是生意正好的时候,但过去都要因为回家团圆早早打烊,不仅影响生意,还要在春运返乡大潮中舟车劳顿,今年夫妇俩商量后,把双方父母接到了身边,一起团圆。“父母没有来过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正好来看看,还能逛逛青岛美丽的风景,父母很高兴。”刘亚秋说。

除了不影响生意、免去旅途劳累、增加一家人的团聚时间,在刘亚秋看来,“反向探亲”的好处还不止这些,“每年回家过年,最让人揪心的就是走亲戚,把父母接来过年,无需盘算给小辈多少压岁钱,至少能躲开近一万元的压岁钱和份子钱,轻松很多。”而且时间都是自己的,假期里还能带父母逛逛。

由是观之,“反向探亲”既是人们对交通出行和经济压力的重新考量,也折射了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和观念正在改变,春节不再固守于“在家守岁”,“反向探亲”、异地团聚同样也是一种团圆。

李 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