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释放扶贫红利 谱写脱贫新篇

2018年,脱贫攻坚依然是西海岸新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目前,虽然全区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65个贫困薄弱村已全部摘帽,但西海岸的脱贫攻坚脚步并未放缓。“单纯的脱贫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用心防止返贫,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区扶贫办副主任张辉表示。

各方充分融合释放扶贫活力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步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期,西海岸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行业联动,提升扶贫保障水平。

记者从区扶贫办获悉,在教育、民政部门实施各类教育救助的基础上,2018年,我区对1418人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分阶段发放补助资金169.8万元;为158名中高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发放雨露计划资金47.4万元。

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完成新产生的9处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医疗保障方面,投资60万余元实施扶贫特惠保险,实现商业补充保险“一站式”结算;组织行业部门对贫困薄弱村“五通十有”进行年度核查认定……2018年,西海岸各部门在扶贫脱贫实践中不断融合、不断互动、不断互补,逐渐成为扶贫脱贫的核心力量。

“脱贫攻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事业。”张辉说道,在扶贫的道路上,政府、市场、社会融合互动,才能充分释放各方活力,构建多元化的扶贫主体,共同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实施“造血”扶贫增加资产收益

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西海岸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型”向“造血型”扶贫的新路径。

在省定贫困村宝山镇张八朱村,一条宽阔平坦的生产路串连起片片桃园。“这可是村里的‘财富路’!卖桃旺季,来村里收购桃子的大货车每天从这里进进出出。”张八朱村党支部书记杨淑花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小道,车辆进出困难导致村里的桃子常年滞销。

2015年,张八朱村获得了第一笔扶贫资产收益,修整生产路成为这笔资金的第一笔开销。“这几年村里的扶贫资产收益一年比一年看涨,尤其是生产路修整了之后,桃子的销量上涨了近两成。”杨淑花说道,自从修了路,桃树种植在张八朱村渐成风尚,种植户从过去的几户增加到现在的40多户。

据张辉介绍,我区为65个贫困薄弱村实施了第三批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兜底保障8%收益。截至目前,65个扶贫重点村三年专项资金1亿余元已拨付完毕,仅此一项为每个省定贫困村年增收14.4万元、市定薄弱村年增收12万元。

企业帮扶助力脱贫成果丰硕

在六汪镇朱家沟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内,连片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大棚内,村民刘丰业正推着耕机翻土,忙得大汗淋漓,67岁的他把家里的7亩土地按照每年每亩1000元的标准流转了出去,建成了如今的蔬菜大棚。

工作间歇,刘丰业蹲在大棚跟前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家里的土地流转后,一年流转费收入7000元,再加上在园区上班的工资收入,一年的总收入能达到50000多元。

在朱家沟村,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的不止刘丰业一家。“村里210亩土地整体打包流转给西海岸供销集团,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现在可以说是‘家家收租金、人人挣工资’。”朱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孙书勤告诉记者,村民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还可在园区内工作,村集体每年也能增收14.8万元。

记者了解到,朱家沟村的乡亲们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要归功于西海岸新区制定的《重点企业结对帮扶村庄的工作方案》。“5家市属企业、13家区属国企、15家重点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3个村庄,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帮扶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张辉介绍说,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斗中,我区企业正积极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从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王 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