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我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道路、公园、绿化带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让城市变得“会呼吸”

近年来,我区围绕“创新管理,让城市更美好”这个核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道路、公园、绿化带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变得“会呼吸”。

构建“海绵路网”雨水实现零外排

前几日,我区大雨滂沱,位于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富源二号路却并未出现任何积水现象,道路干净清爽。此路为双向四车道,道路两边设有绿化带、人行道及自行车道,乍一看与普通道路无区别。“道路全长为539.4米,红线宽度25米,建设时取消了雨水、污水、燃气、给水等市政管线,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确保雨水最大程度保留在绿地中,目前,地表径流控制率达到85%。”国际经济合作区管委规划建设局项目负责人张辛华介绍,整条道路的设计应用了排水降噪路面、下凹式绿地、缺口式路沿石、穿孔钢管、渗井、渗管、息壤、透水标线、蓄水池、截水沟、透水铺装、OGFC路面等海绵城市技术,确保雨水得到充分利用。

“道路两侧都是下沉式绿篱,底部设置了渗透集水井、渗管和息壤,道路的雨水可以在收集后储存并缓慢下渗。”张辛华告诉记者,这些隐藏于城市地表之下的设施,正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杰作”。

此外,道路还设置了一个150立方米的蓄水池,如果降雨量在35.7mm左右,那么雨水可以实现零外排,还可满足项目周边绿化养护灌溉用水的需求;相比一般道路个位数的孔隙率,该道路孔隙率高达20%,可以更快渗水,并且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抑制水雾、防止水漂、减轻眩光等。“听过海绵城市的概念,但并不知道这条路是海绵路。”路过的市民赵先生说,每当下雨天从此路经过时,只觉得这条路没有积水,很好跑,一直以为是排水系统好,没想到原来这条路这么“高级”。

家门口的“海绵公园”提高市民幸福感

“从前,这里大片黄土裸露,少有的植被皆为杂草杂树,垃圾随处可见,附近居民甚至见缝插针私搭棚屋种起了蔬菜,脏乱差的环境与周边景观格格不入,但如今,它竟然变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口袋花园。”看着眼前的风景,正在溜娃的市民李先生称赞不绝。

这座建在东岳中路与灵山湾路交叉口的三角口袋公园,观景、休闲、健身还不是它内涵的全部,园区西侧的雨水花园才是市民最爱驻足的地方,也因为它,这里被称为了“海绵公园”。“所谓‘海绵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像海绵一样会呼吸的公园,我们通过运用‘透水铺装+排水沟+雨水花园’的方式,对硬质铺装径流雨水进行消纳,并配置土壤过滤层、河卵石固土、透水盲管,加之湿生植物,使雨水流经此处时得到积存、渗透和净化,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城市管理局工程一处工作人员安晓东向记者解释,同时,利用独特的地形,将雨水收集用于绿化灌溉,形成自然景观。

整个口袋公园面积7000平方米,雨水花园占630平方米。除雨水花园外,还在靠近园路或广场界石区域做出了一条植草沟,种植乡土耐旱耐涝植物,增加绿地的“海绵”功能。“有了雨水花园后,雨水可以被像海绵一样的绿地土壤吸收,‘吸满’后通过围绕绿地的生态植草沟缓慢流入附近的市政管网内,减少管网压力、防止积水的同时,还能改善绿地生态环境。”安晓东告诉记者。

以“海绵”为定位提高排水效率

前几日,记者驱车来到滨海大道东延工程入口处。放眼望去,道路中间的绿化带散发着盎然生机,满目的绿色植物和整洁的宽阔路面让人倍感轻松。

“在道路建设中,我们以‘海绵’为定位,不仅选用易管护的苗木来进行绿化建设,还采用专门的雨水排污系统,部署完成了生态化排水建设。”该项目负责人青岛西海岸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刘圣宝介绍道。

但纵观整条道路,记者没有看到一个传统铁盖排水井,那么这条路该怎么确保雨天的正常运行呢?“我们的排水口直接开在路沿石上,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因为整条道路采用的都是新型收水井,雨水不仅经过溢流井进入蓄水池,当蓄水池水存满后雨水进入弃流池排入市政雨水管网,而且井中多加一层隔离盖,可有效隔雨水、污水中夹杂着的垃圾等,方便工人清理。”刘圣宝说,新型收水井不仅可有效提高安全系数和排水效率,还可提高排水水平,让老百姓出行更顺畅。 张 静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