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海岸镌刻对外开放新坐标

从小渔村到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从黄岛区、胶南市合并成立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从百废待兴之地到百业兴旺之城,从封闭落后之乡到对外开放高地……站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节点上回溯,是什么力量成就了这样的改变?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西海岸新区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全球胸襟谋划开放、推进开放,一座海纳百川、融汇世界的开放新区在胶州湾畔熠熠生辉,镌刻着中国对外开放新坐标。在原黄岛区政协主席蔡可卿看来,从未开发前大片盐碱滩、芦苇杂草丛生之地到现如今国家级新区,我们就是在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大潮中发展起来的,是改革开放伟大革命推动伟大飞跃的一个缩影。

国家级麇集奏响开放最强音

时间回到1984年,在我国经济特区建设取得成功经验后,中央决定开放14个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海岸新区应运而生,昔日发展的跼天蹐地立时海阔天空。30多年艰苦创业,在一穷二白的滩涂上,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拔地而起。

1988年,日本企业狮王成为首批落户西海岸的外资企业。在2014年,他们搬入新厂房并设立研发中心。“30多年来,我们在中国,在西海岸获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类也从最初的几种增加到现在的几十种。”狮王日用化工(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洪涛介绍,改革开放为外资企业发展壮大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014年6月,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在这座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大书特书的精彩一笔。如今,西海岸新区已度过了她五周岁的生日,在引进的3万余家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有15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了200余个项目。

勇担使命,西海岸新区要在全省当好对外开放桥头堡,十大功能区扛起了这杆大旗,成为对外开放的主力军、主战场、主阵地。

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经济合作区,在全面提升中德生态园的同时,建设中英创新产业园,启动中俄地方合作园,推进中法创新产业园,积极推进中日地方合作示范园区创建,建设中瑞、中芬等合作园区,加强多国别、多领域合作。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表示,“中德生态园是中国经济由量的扩增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典型案例。”

“目前,国际经济合作区已经落户了6家世界500强、20多家行业领军、500多家企业,与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中英创新产业园、中俄地方合作园、中日韩产业园、中瑞(瑞士)中心、中法工商创新基地等国际合作平台正在落地生根。”国际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潘伟告诉记者。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8月26日,山东自贸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片区52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西海岸。西海岸又一次迎来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上,西海岸新区正奏响开放最强音。

风从海上来吹向“一带一路”

70多年来,西海岸的贸易方式从开放之初的“三来一补”、“进料加工”到现在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投资领域从原来的“引进来”到今天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和自身竞争力的升级。

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新高潮中,西海岸新区扬帆“一带一路”。据统计,我区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达到68亿美元,在4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非金融类境外投资项目208个,累计投资额66亿美元,成为省市“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倡议为公司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已经确定南下南洋(东盟),西进印度洋的远洋渔业发展战略,建立起联动国内与国外远洋渔业基地相配套的远洋渔业及物流产业链布局。”青岛鲁海丰集团副总经理薛久东告诉记者。

除了鲁海丰,西海岸新区走进“一带一路”的还有海信南非产业园、赛轮越南轮胎基地、明月海藻智利并购等重大科技产业项目,极大拉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增长。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西海岸位于黄海之滨,岸线长、海湾多,不冻不淤,港口建设条件得天独厚。1987年,前湾港一期工程的开工建设;2009年,董家口港开工建设。如今,两个亿吨大港成为了西海岸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已经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在前湾港建成了亚洲首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董家口港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军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青岛港航线密度和航班数量实现“双增长”,港口装卸箱量增长了40%,其中一半的贡献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国际航线增加了15条,其中10条运行于沿线国家之间。

随着港口建设发展,很多国外的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也正加快落地西海岸。英国壳牌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和马士基集团、迪拜港口等世界著名船运公司纷纷落户。预计到2020年,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的吞吐能力将位居世界前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超级大港。未来,西海岸新区将全面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构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陆海双向重要节点。

用平台思维深化交流与合作

打造对外开放的高地,西海岸特别注重软实力建设,搭建起一系列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涵盖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

2016年,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正式启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年度论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赞誉和积极反响。论坛有效促进了青岛海洋领域的开放合作,已经成为青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窗口,为青岛市推动陆海内外联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作用,不断深化国际间海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东亚与东盟国家共享海洋发展成果,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开创东亚海洋合作的新未来。”副区长邵睿介绍说。

作为青岛最具号召力的节庆活动之一,啤酒节自第25届开始,跨过胶州湾,来到西海岸。对于西海岸而言,啤酒节不仅是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更是汇聚全球资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大平台,它能把世界范围内与啤酒相关的品牌、产品、技术、服务集聚于此,共谋发展。在刚刚结束的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上,青岛国际啤酒节代表发起,德国慕尼黑十月节、美国丹佛啤酒节、加拿大多伦多啤酒节代表加入建立起的国际啤酒联盟合作机制,为啤酒节庆与文化交流、多方互动与互利共赢打造了国际化平台。

如今,西海岸举办的节会、论坛都成为了对外深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它们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把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人才、技术、资本、人脉等优质资源都聚集起来、整合起来,进行深度挖掘。

伴随着中国开放融通的历史轨迹,西海岸在世界版图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外开放的基因已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回首来时路,70年栉风沐雨,初心不改;站在新的对外开放历史节点上,西海岸正勇担使命,奋勇前行。刘 腾

■记者手记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节点上回溯,改革开放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推动着西海岸的嬗变。

70年,对西海岸新区而言,是脱胎换骨的淬炼。从开发区、保税区到国际经济合作区,再到国家级新区和现在的自贸试验区,西海岸对外开放目标清晰,步履稳健。

越开放就越发展,越发展就越开放。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一步提高开放的能力,积极把握开放主动权,再造新一轮开放红利,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乘改革开放东风,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谋划和推进对外开放,打造更高层次开放新高地。一个更加令人期冀的西海岸新区日新月异,大有可为。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