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当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国际经济合作区:“国际客厅”高朋满座

□本报记者 刘腾 本报通讯员 陈娜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眼下的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正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开放是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基因,也是园区最大优势。从打开大门,到高朋满座,国际经济合作区对外开放合作的脚步从未停歇。

深耕对德合作

今年11月,青岛中德“国际客厅”开门纳客。当天,首批“落座”的客人带来了总投资10.7亿欧元的10个项目。来自德国的客人这样评价青岛中德“国际客厅”:这里不仅气候、环境与德国非常相似,规划建设也都是按照德国的标准来进行,配套完善、服务优质,在这里投资生活都很舒适,还能够帮助项目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

建设一个“客厅”、形成一套机制、开展一批活动、引进一批项目。在深化对德合作中,国际经济合作区提出了“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的目标。

“目前,中德‘国际客厅’已初步完成方案制定工作,重点打造核心区7.8万平方米的展示接待、商务服务、会展交流三个板块,建设中德产业合作、综合配套服务、科研创新合作三个基地。同时,将不断优化与德方开展文化、经贸、产业、人才等合作的机制,定期举办层次高、内容实、效果好的活动,加大对德招商力度,实现德资企业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国际经济合作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增加合作伙伴

建设中德“国际客厅”,这仅是国际经济合作区对外合作的一个缩影。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三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期间,国际经济合作区与日本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所和企业达成了青岛中日节能环保产业园综合研究、概念规划合作合同,并签署了招商合作协议,产业园的推进工作进入新阶段。同时,依托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园区着力打造中日生命健康中心,引进日本最新健康高科技技术、产品和服务,正积极探索“中日健康科技合作青岛模式”。

今年,园区还开建了青岛中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中心项目,与俄方“一带一路”创新企业和非原材料出口协会、俄罗斯出口中心、俄罗斯立德集团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引进3家中英合作项目落户,在谈项目4个,与英国利兹市、利物浦市的友好合作不断加深,初步形成对英地方合作创新产业平台;接待瑞士阿尔高州州长来访,在瑞士举办“青岛遇见瑞士”大型推介活动,扩大对瑞合作资源。

完善服务措施

作为青岛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国际经济合作区也为吸引各国客人营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园区成立“店小二”式企业服务机构——企业服务部,并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目前,“直通车”已经成为园区的知名服务品牌。园区提供的从手续审批、征地清场、道路配套到子女入学、人才过渡住房、外籍人员就近备案等多项事宜的一站式办理,保障了项目方心无旁骛干主业。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上,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12月份,在2019中国国际化招商引资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当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使得众多外资项目在园区落地生根,据统计,今年有33个外资项目齐头并进。以智能制造产业为例,海尔集团与德国弗朗霍夫、西门子深度合作,包括海尔智研院、海尔开利以及中央空调、滚筒洗衣机、特大冰箱等项目落户投产,形成总投资80亿元的家电工业4.0创新产业基地,该基地正在争创首批“中国制造2025”全国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园区已落户智能制造产业项目20余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预计年内智能制造产业可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密切往来交流

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国际经济合作区不断为对外合作“建桥铺路”。今年以来,园区共组织出访11批次,成功在瑞士、德国、日本举办大型推介活动4次,拜访政府、协会、项目方近100次,签订倍世水处理、克洛普斯传动设备、来易特精密医疗设备、MRT等项目协议及备忘录近30个。工信部第八期德国中小企业经理人来华交流班推介交流活动、第二届“中德未来之桥”青年领导者合作洽谈会、第四届亚洲被动房大会等重要活动在园区成功举行,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推介了园区投资环境,寻求项目合作信息。

以更开放的姿态汇聚天下英才。园区2019年新引进人才6000人,其中省级以上14人,博士120人,其他高层次人才600名,海外人才占比近4%。建立了中德专家“智库”,利用高层人才特别是外籍专家的渠道、信息、经验、影响力等,服务园区发展。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