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贴心服务,防疫复工两不误

西海岸各功能区、镇街等积极行动创新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

用微信视频开展“新上门式”服务 实施三证管理欢迎外地人“回家”

泊里镇:铺就复工复产“快车道”

□本报记者 程志勇

本报通讯员 丁玉平 周衍默

黄海湾畔春来早。

元宵节过后,在西海岸新区泊里镇的临港工业园内,到处是企业开工复工的繁忙场面。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泊里镇抓住有利时机,实行鼓励政策,为企业提供便利,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确保今年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截至目前,泊里镇已有149家企业上交复工申请,有1200余家个体工商业户将陆续开门营业。

//视频服务//不见面也能办齐手续

元宵节刚过,位于泊里镇的清原农冠公司就开始忙碌起来,按照镇政府批复的复工申请,这两天他们已经对所有工人进行了来源地甄别和体温检测,拿到了《企业安全生产合格证书》,企业马上就要开工生产了。

“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虽然阻碍了我们见面,但阻碍不了我们正常办公,现在我们在网上就能递交材料,泊里镇的各职能部门都派专人和我们对接,帮助我们完成开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效率特别高。经过这场疫情后,我们跟政府更贴心了。”清原农冠公司的负责人兴奋地说。

为推进企业复工开工,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泊里镇陆续推出减轻企业负担、帮扶企业应对困难的若干条政策措施,让企业开足马力,保质保量加速生产。镇经贸投资中心负责对全镇的开工企业进行核验和审批,为减少见面,采用微信申报和网上填报的方式,帮企业完成复工前的各项手续。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不等不靠,开展“新上门式”服务,对全镇安全生产监管范围内104家生产经营单位用微信视频采取“见一次面、聊一次天、叙一次情”的方式,协助各企业按照要求做好复产复工各项准备工作。镇医疗、供电、公安等部门也主动参与到协助企业复工大军中来,他们各司其职,制定完备的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企业在运营中不出变故。“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在这些严管和厚爱并举的举措下,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吹响了开工复产的“集结号”。

//办好“三证”//外地人也能享村民待遇

自春节起,为了防控疫情,很多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疫情防范措施,道路阻断、村口盘查、非本村人不准进村等“土政策”让外来打工者谈之色变。但在泊里镇,似乎这一切都不是难题。陆陆续续返回的打工者只要按照流程办理好“三证”,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张连友是潍坊诸城人,在青岛港矿石码头公司打工两个年头了,一直租住在泊里镇小庄村的一家农户中。春节过后,他按照企业的开工时间想回到租房处,发现这里早已森然壁垒,外地人无法通过一个个疫情防控的值守点。感到绝望的他试着拨打了泊里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电话,工作人员和气地告诉他相关流程,于是,他来到镇派出所,通过了医疗小组身体检查后,几分钟就办好了“居住证”,然后拿起手机,让企业线上办好了“工作证”。回到村里,村委会又给他办了一个疫情期间的“临时出入证”,有了这个证,以后往返村庄就畅通无阻了。

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疫情防控难题,便捷、高效、人性化地识别和防范疫区及外省人群,泊里镇集思广益,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了“三证”管理制度,既有效管控了疫情,又给他们提供了便利,受到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

同样,位于镇驻地的泊里河南村有不少外来商户经商,疫情期间,当地并没有排斥他们,而是通过核查和严控,同时给他们提供众多便利,让他们安心在此发展,促进当地商贸繁荣发展。

//政企同心//不在一起也能顺畅沟通

元宵节的下午,一则微信在镇防疫指挥部群内流传开:“史书记好!上午我把昨天咱们沟通的情况向秦总汇报,秦总非常支持,要求严格按泊里镇的规定办理,为安全起见外省原则上先不返回,确实要回的按规定先隔离,确保不出问题,不给泊里添乱。”“好的,感谢理解支持,向秦总致敬,为金能人点赞!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待明日神州晴朗,同志们齐心协力加班加点一起奋斗,坚决把进度追回来,圆满完成任务目标以酬众望。金能加油!泊里加油!中国加油!”青岛金能科技公司负责人与泊里镇党委书记史桂龙微信对话感人至深。

位于泊里镇域内的金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业内有名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保证企业的顺利开工,立春过后,泊里镇主动联系这家上市公司领导层,对接企业复工有关事项,于是有了上面一段短信。无独有偶。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负责人于波也有这种感受,“春节我们一直没停工,疫情发生后,镇领导不但给我们送来了大量防疫物资,还亲临现场帮我们解决物资运输难、班车出行难等实际问题,太感谢他们了。”

要把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生产统一起来,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在严格管控下,泊里镇至今未出现疑似及确诊病例。良好的环境也为企业复工创造了条件,如今已有149家企业上交复工申请,有1200余家个体工商业户将陆续开门营业。在严密防控中,泊里镇正有条不紊地恢复生机。

压实企业防控第一责任人职责 节后返回人员情况每日上报

古镇口:下“绣花功夫”织密复工防疫网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本报通讯员 肖凯

如今,想要进入古镇口融合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一期项目工地颇为不易。2月7日16时,记者来到该工地入口处,车刚刚停稳,三位戴着口罩的保安人员便上前来:一人测量体温,一人进行登记,还有一人绕车一周对车辆进行消毒,2分钟一整套流程完成,大门才缓缓打开。

因为还没有复工,工地里一片静悄悄。记者在项目部见到了采访人古镇口融合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中心建设管理办负责人朱建军,他正和该项目负责人王国强一边查看疫情防控情况一边商量复工方案。“楼梯是人员往来通道,把酒精消毒液放在楼梯下面有防火隐患,还是要单独存放。”一路上,一行人分别对门卫室、消毒物资放置和生活区等进行了查看。这个过程中,朱建军提出的问题,精细到每项举措是否有具体实施人以及怎么干,“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抠每个细节”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方面是要防止疫情在建筑工地蔓延,另一方面是重点项目要赶进度。防疫和复工准备做得是否全面精细,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一定要进工地亲自看,和企业负责人坐下来谈,压实企业防控第一责任人职责。”朱建军告诉记者,工地疫情防控,细节决定成败,“要想织密工地复工防疫网,需要拿出‘绣花’功夫精准服务。”

“目前疫情防控和工地复工标准已经传达到工地项目部,只要满足复工标准,我们随时受理项目复工申请。”朱建军告诉记者,早在全区给出工地防疫标准之前,古镇口融合区就自行制定了《建设项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检查表》,“我们将按照全区最新要求完善复工检查表,对表内要求逐项核对,符合一项标注一项,符合一家复工一家,帮助企业把好复工关,确保疫情的可控性。”

工地复工,大量务工人员也将返回,他们的情况该如何掌握?朱建军告诉记者,从大年初三开始他所在的科室便全员上岗,辖区内各工地情况每日都会上报,内容涵盖节后返回人员情况、预计复工时间等。“根据今天新提交的情况,目前古镇口在建工地项目72家,预计返回建筑从业人员4621人,其中没有湖北籍,目前留守值班人员353人。”对于古镇口建筑工地基本面,朱建军心中非常有数,“目前工地陆续有管理人员返回准备复工,我们每天都要统计一遍,要掌握有没有新增人员、留守人员有没有出现发热情况。”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