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对话校长

宅家学习不枯燥“空中课堂”不悬空

受疫情影响,中小学延迟开学,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在稳步开展“空中课堂”的基础上,如何让孩子们的居家学习生活更加快乐而充实成为一项“新课题”。用好疫情“活教材”,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开展角色体验、挑战不可能等一系列趣味活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多所学校各出奇招,让孩子们“宅”出了精彩,收获了成长。

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校长 李素香

把疫情当教材让学生上好人生大课

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让学生居家无法外出,打乱了学习节奏,但全民抗击疫情,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大量鲜活实例和素材。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校长李素香告诉记者,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树立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担当,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面对疫情快速反应和果断决策,全国医疗资源快速集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通过组织空中团课、学生进行疫情防控的研究性学习和“如果我是一名医生、护士、志愿者……”角色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加强生命教育。有关疫情的报道和每天死亡人数的增加,让学生对生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思考疫情发生的原因、面对疫情能做些什么,引导学会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自然,树立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加强责任教育。面对疫情很多人选择成为逆行者,不惧危险,敢为人先,担负起抗击疫情的重任。通过“抗击疫情,我最感动的人”征文比赛、“说说我的医护父母”精品日记、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担当社会责任,正确认识困难。

加强规则教育。疫情防控过程中,个别人无视防控要求,造成恶劣影响。通过主题班会、讨论反思的形式,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分清是非,提高自身规则意识和理性精神。

开展爱与感恩教育。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钟南山、李兰娟等逆行者的大爱,让学生们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中,感受到了爱、体验到了爱。通过主题班会和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做一个充满爱、奉献爱、传播爱的人。

对于学生而言,居家学习属于陌生的学习方式,与在校学习有着显著不同,对此,李素香给出了建议:课前做好预习准备。通过预先浏览教材以及老师提供的预习资料,在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在笔记本上摘录课本标题或者内容要点,记录自己提出的问题;线上听课时提高效率,认真做笔记。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做到眼、耳、手、脑并用,比如看屏幕、听讲课,翻课本、看课本,记笔记、注疑问,理思路、答问题,记笔记时既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又不能遗漏重点,学会记关键词很重要;课上积极和老师交流,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仔细聆听老师对视频课要点的辅导,或者阅读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有疑问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新区第六初级中学校长 孙美青

破解两大难题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空中课堂”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隔着屏幕教学与面对面授课相比存在两大制约,一是师生互动方式受限,二是对学生的监督约束难以跟进。只有破解这两大难题,才能使线上教学的效果落实落地。经过摸索探究,西海岸新区第六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新区六中)制定了三个“1+1”解决方案,不断提高“空中课堂”的教学效益。

新区六中校长孙美青告诉记者,第一个“1+1”指的是钉钉和微信互为补充。学校以钉钉直播为授课的主要方式,课堂上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既有学生的自主发言,也有教师的抽查“突袭”。除此之外,微信平台中的班级家长群、学科答疑群、培优补弱群并未退出舞台,依旧发挥着“助攻”作用,任课教师在各个有不同需求的“小群”里或视频、或语音进行检查落实、强化辅导,方便快捷。

第二个“1+1”指的是课上和课下双管齐下。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隔空现状更难以让自律意识较差的学生认真听讲。为了让学生高度重视课堂学习,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在课后也是各显神通:除了常规提交作业之外,老师们还通过上传听课笔记照片、发送朗读音频、提交回答问题的视频等方式检查督促。每周学习标兵评比分项目更为细致,涵盖作业书写、课堂参与、早读状态等诸多方面,同时,陆续开展知识闯关、阅读达人、挑战不可能等趣味活动,让学生的兴趣点不断被点燃,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第三个“1+1”指的是教师和家长联手共抓。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的甚至还变成了孩子的“同学”,一起听课,一起攻克难题。学校召开了多次视频家长会,让家长们知晓课程方案、进度安排、学习任务。此外,对这个特殊时期的家庭教育进行具体指导,一方面提倡加强自主教育,真正发挥学生居家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引导家长正确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各种情绪,家长们在态度上重视、行动上配合,家校携手,无缝对接,全过程激励、监督、评价、反馈,形成管理闭环。

由于部分学生的家长战斗在防疫一线,缺乏对子女的陪伴,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实施“关爱特别行动”,成立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面对102名特殊学生实行一生一策,建立“关爱群”,实行“导师制”,给每位学生配备“学科导师”和“心理导师”,让这些孩子以“讲父母故事”为主题创作文章,通过学校公众号进行推送,提高了他们的自豪感。

新区灵山卫中学校长 宋志红

教学防疫两不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当青岛市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时,便引起了灵山卫中学校长宋志红的高度警觉,因为她最清楚:灵山卫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现有35个班级,近1750名学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少外出、不聚餐”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然而对于好动爱玩的孩子们来说,天天宅在家太枯燥、乏味,如何丰富他们的居家生活成了一项“新课题”。宋志红告诉记者,一方面,学校借微信公众号致家长、学生一封信,引导孩子们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发送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信息,供孩子和家长亲子阅读;另一方面结合青岛市“十个一”项目活动计划,先后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以“团结一心、抗击疫情”为主题的书法绘画作品征集活动、记录身边的“战疫”故事作文大赛活动、“战胜疫情、歌颂英雄”视频录制征集活动、疫情防控科普手抄报比赛活动以及新冠病毒趣味答题等,不仅科普了疫情相关知识,也拴住了孩子们跃跃欲“出”的心。

延迟开学,线上教学势在必行。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网上”,教师授课方式、场所,学生学习方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近40%教师年龄超过50岁的灵山卫中学来说是一个全新挑战。如何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保证“空中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宋志红告诉记者,一方面,学校分别召开线上家长会、教师会、班主任会,为开展线上教学做好思想和技术准备;另一方面,建立集备、授课、作业设计与批改、资源推送等环节的制度,为教师网上教学提出规范性要求,同时对孩子们做好分类指导,重点关注抗疫一线人员子女和家庭贫困学生群体,对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孩子,为他们提供电脑、无线网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对于学校而言,除了坚守教学阵地之外,还要坚守校园防疫阵地。为尽快储备开学物资,学校克服困难,在2月25日完成了全校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宋志红告诉记者,在这一过程中,老教师当仁不让,积极返校捐款;毕业生主动联系学校,为学校捐赠“体温监测安检门”;青岛灵山源泉水务有限公司赠送300瓶84消毒液,青岛七色光研学有限公司赠送80斤酒精、22支体温计、180个一次性口罩,青岛纳爱食配餐公司赠送459个一次性口罩,君安驾校赠送80斤酒精……一份份爱心为打造校园堡垒助力,更坚定了灵山卫中学战疫信心。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