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抗疫复工两不误 办法总比困难多

隐珠街道多管齐下创新打法,实现防控和复工“双轮”飞转

□本报记者 张希文 本报通讯员 齐元铨

辖区面积61.4平方公里,人口46.23万的隐珠街道,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央活力区。由于流动人口多,临街店面分布广,街道疫情防控面临诸多现实困难。

合理划分管区防控检测点、创新开发扫码登记系统、上门指导企业复工……疫情期间,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隐珠街道从村居社区到企业园区,上下齐心,创新打法,顶住压力克服困难,誓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

检测点分散,怎么办?

以片代点 化零为整

处在灵山湾畔的隐珠街道,既囊括新规划开发的东部城区,又覆盖西部胶南老城区。东部新城物业小区较多,很多小区还有电子门禁,大部分都能够“精、快、好、省”地达到防控标准。而在西部老城区,不仅有人口密集、背街小巷众多的城中村,还有一大批无物业小区,1栋楼就是1个小区的情况比比皆是。

旧小区、无物业小区比较多,防控难度大、责任重。“我们1个管区就有105个检测点。”王戈庄管区位于老城区,管区常务副书记李明仁颇有些无奈,在防控初期,检测点布局分散,耗费了大量人力却收效甚微。“一个管区105个检测点,一线防控要敢于直面挑战。”隐珠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志向自春节以来每天往返在村居、社区摸排,及时调整部署,以新华路社区为试点,取消每个小区设定的检测点,分别在海王路与琅琊台路等多处重点路段交叉口设置防控检测点,将原本分散独立的小区化成一片,形成合围,由中层干部带领10至12人的检测小分队,24小时轮班值守。

以片代点,化零为整,王戈庄管区检测点也从原来的105个精简到76个,切实解决了老城区“卡口小、耗费多”的防控难题,节约了人力资源,优化防控质量。

登记效率低,怎么改?

扫码出入 轨迹可查

“现在企业都复工了,海王路卡口这几天的车流量一直是最多的,可以从车流量较少的东风路卡口调过去两名工作人员。”3月12日,隐珠街道防控指挥部综合协调组正在调整检测点的人员配用。通过“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疫情防控登记系统”后台,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辖内385个检测点的人流量、车流量。

疫情发生伊始,街道54个村居、400余个住宅小区严格实行人车盘查、测量体温、信息登记等防控措施。为了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车,重点路段的检测人员一天最多达到手写登记信息40余页,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存在接触感染风险。

为此,街道开发运行“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疫情防控登记系统”,以管区为单位,对所有防疫检测点进行统一编号,居民扫描微信二维码登记,测温合格即可进入小区。“对一些年龄较大不方便用手机的老年居民,我们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身份核实后发放通行证,出入持通行证即可。”双珠路社区书记张英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线上登记系统覆盖全部385个防控检测卡点,平均每天登记8万人次,切实达到“登记零接触、轨迹可追踪”的效果。

复工期防疫,怎么做?

全面摸排 上门指导

小厂房、工业园、办公楼宇……走访摸排一家都不能漏,隐珠街道办事处企业复工领导小组副组长栾成滨说:“防控和复工应该‘双轮’飞转”。

为保障辖内企业高质量复工复产,推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农民经济适用房(肖家庄二期)项目、7个村改安置区项目顺利开工复工,街道出台《隐珠街道促进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的十项措施》,每天安排包含医疗专家、安全生产专家在内的巡查小组,对辖区30余家企业和10余家商务楼宇进行不定期安全巡查,每天指导6至8家企业、工地的双体系创建、应急演练预案等业务。

与此同时,街道复工专项工作人员则化身“在线客服”,在街道自主开发的“线上扫码复工备案系统”24小时处理企业提交的备案,线上微信群传达防控政策、解答疑惑。线下20余人的巡逻队伍帮助企业摸排返青人员信息台账、日常消杀并配送消毒剂等防护用品,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