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昼夜奋战,项目“一天一个样”

青岛碧蓝智能装备项目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进度,一号实验中心24米高“矩形方阵”现雏形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春季是工程建设的黄金时期。复工复产以来,作为青岛市2020年重点项目之一的青岛碧蓝智能装备项目加快了建设步伐,工人们铆足劲“一天当两天干”,施工现场更是“一天一个样”。作为项目承建方,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发集团项目经理吕克斌说,“为赶上原定建设进度,我们要抢出21天工期,力争一号实验中心3月底主体封顶,4月底具备交付使用条件。”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融合创新区的青岛碧蓝智能装备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钢结构吊装,数十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吕克斌告诉记者,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8.48亩,总建筑面积4.88万平方米,主体由一个实验中心、两个科研中心和办公楼四部分组成,“咱们工地主要分为这么几道工序,土方开挖、钢结构焊接和现场装配、板墙安装以及室外的市政管网、道路、园林景观。箱型钢梁钢柱都是在钢结构生产厂家工业化制作完成运送到工地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根根箱型钢柱已经矗立起来,组成了一个矩形方阵。吕克斌指着眼前的钢柱方阵说,“目前正在建设的是一号实验中心,正在进行钢柱钢梁的焊接和吊装,这部分也是现场施工中最关键的一项工序,技术人员都在现场进行指挥施工,63根箱型钢柱高24米,已经完成吊装工序的80%,进行围护墙板加工和封顶后,主体就基本完成了。”

当记者问道目前工程建设上是否存在难点、堵点时,钢结构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陈登封接过了话茬,“我们这个项目所需的钢材总量能达8000吨。仅实验中心用钢总量就能达4000吨,要想保证工程进展顺利,每日必须确保150吨钢结构进场。”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交通运输和用工情况是影响项目复工的重要因素。“我们钢结构的生产厂家在济宁,为不耽误建设,我们同时启用了三家物流公司,所有的运输安排提前一周指定,再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配,确保‘有米下锅’。”陈登封说道。

吕克斌说,他们原计划是正月初六(1月30日)复工,但因为疫情影响,2月20日才正式复工,这就相当于按照原定的工期,需要抢出21天的时间来。“为不延误建设进度,我们的工人现在都是两班倒,一天当做两天干,管理人员也是轮流值班,不管是从进度控制,协调,都保证安全管理。”“工人轮班,施工不停,这里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明天你再来,也许就会发现和今天比,工地上又多了一根钢柱。”陈登封笑着说。“目前工地上,工人比较少,只有80人左右,随着工序增加其他工种的施工人员还将陆续增加,所以在抓进度、保质量的同时,我们的防疫工作也不容马虎。”吕克斌带着记者参观了工地上几个防疫检查的重点位置,“出入口位置,发口罩、测温、消毒缺一不可,然后才可以进场。我们还设了若干个流动岗,主要负责检查,宣传,包括吃饭的时候,不让工人聚堆。”

项目名片

青岛碧蓝智能装备项目

青岛碧蓝智能装备项目位于古镇口融合创新区科技路南、珠山南路以东,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8.48亩,总建筑面积4.8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26亿元。

该项目由融发集团承建,建设内容包括科研用房、室外绿地、道路及管网等。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保障等于一体的水下无人装备全产业链,助力西海岸新区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协同创新。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