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逆行驰援“疫”线 凯旋再挑重担

两名青岛华大员工完成支援任务归队,继续投入青岛“火眼”实验室工作

□本报记者 刘腾

本报通讯员 张仄佳

“在这场战疫中能够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感到十分光荣。看到城市慢慢复苏,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心里暖暖的。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一起拥抱春暖花开。”日前,成功完成支援长沙“火眼”实验室任务归来,正在接受隔离观察的青岛华大员工王岳通过电话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王岳是一名青岛90后小哥,2018年一毕业就来到青岛华大,负责生物信息分析工作。今年2月中旬,他得知刚成立不久的长沙“火眼”实验室人手不足的消息后,主动请缨支援前线,于2月21日直飞长沙,连夜参加新冠核酸检测的实验流程培训。“疫情发生后,看到‘火眼’实验室在全国各个城市建成投入抗疫工作,华大基因向全国捐献诊断试剂盒等新闻,我都感到非常自豪,也坚定了为抗疫贡献力量的决心。”王岳告诉记者。

因为要直接参与真实样本的检测,工作中王岳倍加认真与谨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凭借扎实的工作经验,他很快就跟上了检测中心高速运行的步伐,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如今,他已平安归来,待隔离并接受核酸检测后将继续投入青岛“火眼”实验室工作。

李乐兴是另一位驰援抗疫前线的青岛华大员工,31岁的他有着多年的实验室一线工作经验。2月12日,他来到深圳“火眼”实验室投入工作。“到深圳时已是凌晨,但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连续奋战20多天的战友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这让我十分感动,同时也充满了力量。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接替疲惫的战友。”李乐兴告诉记者。

在深圳“火眼”实验室,每日样本量超过一万例。为保证“火眼”实验室24小时响应,实验检测班组实行两班倒,“中途只出来一次,因为一进一出就要更换一套防护物资。”李乐兴说道。

2月21日,李乐兴又来到长沙“火眼”实验室。凭借在深圳”火眼“积累的经验,他在长沙带头开展工作,传授经验给其他同事,还主动承担夜班工作,经常从晚七点干到早七点。如今,他也成功完成支援任务回到青岛华大,成为青岛“火眼”实验室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