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稀罕!“海豆芽”重现西海岸 抢鲜!味道美引来赶海人

专家表示这种“活化石”现身是西海岸海洋生态环境优良的体现

□本报记者 王雪

今天下午4时许,被山东头村和后小口子村环绕成的圆形海湾开始退潮,黑色泥滩和大片平坦沙滩显露。头戴草帽、在自家木船上整理养殖网兜的养殖户崔敬杰,弯腰从船舱拾出一个白色油漆桶,扛起锈迹斑斑的铁锨,呼喊着附近一起出海的伙计们。闻声后,大伙儿纷纷跳下船舷,越过长满海菜的绿色乱石堆,一起向海滩深处走去。

他们要去挖一种只有这片海滩才有的海鲜——“海豆芽”。

此时,眼前的沙滩上已聚集了几十个赶海人。小板凳一支,许多人就开始用自制的小铁耙翻起泥沙。很快,蛏子、蛤蜊便在不断地翻搅中,裹着泥沙、喷着海水落入赶海人手中。

老崔他们对这些平常海鲜是不屑一顾的,他们要的东西更需要技术。“挖这‘海豆芽’可不是抓蛤蜊那么简单,一得眼疾手快,二得深入海滩,浅滩也有但是太少。”说话间一群人已走入海滩深处,老崔瞄准沙滩上的一个小眼儿,手持铁锨,用力铲去,锨头深深插入沙中,翻起大片泥沙。

乍看啥都没有,就是一片黑泥,老崔却不慌不忙。“甭急,好东西就藏在里面呢。”老崔边说,边将泥沙翻开,这里竟然一下露出了两条“小手”!它们呈白色细长状,宛如豆芽菜,下面连着也一样相似的豆芽菜“头”。

老崔不慌不忙把它们捏起,在海水中涮了涮,轻放进桶中。再看它们,原来是一种贝类,“小手”乃是可以伸缩的舌头,“头”则是椭圆形的壳,半透明状如蛏子般。“这海豆芽,以前我们都叫‘鸭子嘴’,一般生长在泥沙里,很难拽出来。挖它得仔细瞅着,发现沙滩上有扁长的眼,底下很可能就有海豆芽,眼越多,海豆芽就越多。”

“我只在这片沙滩见过这东西,在别的海域不多见,算是我们这里的独一份儿。”老崔告诉记者,自己小的时候,海豆芽很多。“这小东西跟瓜子那么大点,肉太少了,当时根本没人吃,都是挖了喂鸭子。后来逐渐少了,但近几年又开始多了起来。”老崔说道,“其实它的味道很鲜,比蛤蜊不知道鲜多少倍,蛏子都比不过它。现在的人吃细食儿,我也爱来挖着吃。”

这种鲜有的贝类究竟是啥?记者联系了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相关技术人员。他告诉记者,海豆芽是一种舌形贝,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是世界上已发现生物中生存历史最长的一个属,著名的“活化石”。“海豆芽在青岛地区并不多见,近几年在西海岸局部海域出现,说明这里的海洋生态环境优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领域研究专家告诉记者,不少研究地质学的学者都曾来过西海岸采集海豆芽,用以科学研究。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