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草莓村支书”的一天

□本报记者 王雪

4月27日凌晨4点,大场镇南辛庄村还在夜色笼罩中沉睡。虽已四月,但临近黎明时分空气依然清冷,32岁的村支书徐勇起床后随便塞了几口包子,便拾起外套出门,直奔村前的草莓棚。

经过“西海岸草莓公社”的门楼,在第4届草莓文化采摘节牌子前转个弯,连片的草莓大棚在微光中映入眼帘。园区宽阔的水泥路上,手机电筒闪耀的光芒开始多了起来——种草莓的村民们都起床了。

“你家今天订了40斤,要保证质量啊。”迎面遇上村民张诗军,徐勇一边随口提醒一边加快了脚步。“拉货车今天10点准时走,你们得早点准备好。”“今天育苗专家来看苗,别到处去!”……一路上不管见到谁,徐勇都会嘱咐上几句。自2017年担任南辛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徐勇早已与每位乡亲熟稔,各家的大事小情也都装在他的心里。

钻进自家草莓棚,摘草莓、除老枝,看到染了白粉病的草莓赶紧摘下来并用脚碾碎,防止白粉飞散传播。这位“80后”村支书的生产经验完全不输“老把式”。

一个大棚刚忙完,徐勇又钻进了另一个棚,母亲也早早来棚里帮忙,在棚尽头摘果装盒。徐勇顺手摘下身边的一颗草莓放入口中:“味道浓、口感糯,产量高、好管理,抗病性还很强,这‘雪里香’今年算是试种成功了。”徐勇盘算着,要是能想办法打开这个草莓品种的市场销路,就能有序扩大种植规模了。

在村里,徐勇一直是先行先试的带头人。2015年“西海岸草莓公社”刚建成时,他就凭借着农村淘宝平台,带领村民把草莓卖到全国18个省份。

采摘、包装、过秤、装车……忙碌起来,总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每天的第一项工作——采摘批发完成后,便已经是上午10点了。

不仅要种好自家的草莓,带领全村老百姓共同致富,更是徐勇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自家棚里的剩余工作托付给母亲,徐勇洗了洗手,便戴上口罩出去“串棚”了。“串棚”就像串门,但远没有串门那么轻松。南辛庄村31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中,除去两户做生意的,剩余29户已经全部加入到了草莓种植产业中,光是走完这些棚就得用上个把小时。在“串棚”过程中,徐勇都详细询问各家草莓的长势、销售等情况,互相交流一下种植经验,临走时还不忘叮嘱大家不要松懈,继续做好疫情防控。

“咱草莓啥时候能卖上价?是不是刚上市那会儿?越稀罕才越值钱!”十点半,徐勇蹲在张诗军的棚里,和他念叨起了生意经。为抢占市场先机,今年徐勇发动全村种植户引进脱毒草莓苗。“这种苗抗病能力强,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低,只要种植成功,咱的采收期就能提前半个月到20天。你们可别小瞧这几天,这可是全年草莓价格最高的时候,收回全年1/5的收入没问题!”附近的村民纷纷围拢过来加入聊天,徐勇也争取用这个机会把脱毒草莓苗的优势给大家讲透彻。“他脑子活、爱研究,对市场看得透、把得准,大家伙儿跟着他干准赚钱。”村民徐衍波对这位年轻的村支书很是佩服。

“高老师马上就来看苗子,大家干活麻利点儿,这事儿更重要。”走过每个大棚门口,徐勇都会叮嘱一句,“高老师的话大家一定要记牢、操作好,争取把这批脱毒苗试种成功。”“高老师”是他请来的农业技术指导员,今天专门来村里为种植户解答难题。“走啦走啦!有谁不熟悉路线,就跟上我的车!”这边农业技术员来到村里,正在挨家挨户看苗,那边已经装满草莓的配送车也准备出发了。中午12点,徐勇匆匆对付了几口干粮,就带着几个种植户一起出发去社区配送点送草莓了。

社区配送是徐勇四年前便开始探索的一项业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配送和售后模式。疫情期间,徐勇充分利用配送销售链条,为全村草莓种植户打开了销路,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真是没想到,这次疫情非但没影响咱的草莓销售,回头客还越来越多了!”到达一个配送点,种植户李同叶一边跟着卸车,一边对徐勇感慨道。

傍晚7点,暮色渐浓。刚结束社区配送的徐勇走进家门,村民薛林收和石桂运早已端坐等候。“你俩总是这么积极!”徐勇见到他们就笑了,心里对这两位新扩产种植户有说不尽的喜悦。“俺俩都刚加了棚,想早点过来向你取取经。”石桂运憨笑道。“大家注意啊,明天采摘时把果实个头儿都弄均匀些,批发商答应每斤给咱再加一块钱。”“天开始热了,水溶肥比例要适时调整。”“社区配送频率大家要把握好,不能太频繁,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苗子得照顾好了,这是咱明年赚钱的关键。”……不一会儿,家中陆续又来了十几个种植户。草莓收获时节,大家都习惯了每晚来徐勇家里坐坐,一起聊聊种植难题、销售情况,也听听徐勇对未来的打算。

徐勇送走薛林收、石桂运等村民时,夜色早已笼住了南辛庄村。这个早已驶上致富快车道的“前省级贫困村”,伴着草莓产业的无限生机,甜蜜入睡。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