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政府分担风险 融资无需抵押

西海岸全省首创小微企业大数据信用融资新模式,已发放贷款8420万元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王德鹏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因缺乏抵押和担保造成的融资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西海岸新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创新思路,在全省首创政府、征信服务机构、担保公司、银行机构四方协作、风险共担的新型融资模式,开拓了企业信用融资新渠道。

  无需抵押担保
  十几天就到账
  前不久,青岛浩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如辉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开来,因为800万元的贷款顺利到账,让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得到缓解。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们公司的经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资金链出现了问题。”贾如辉说,按照传统融资方式,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贷款抵押或担保,办理时间大约在一至两个月。
  在办理贷款时,贾如辉了解到西海岸新区创立的大数据信用融资新模式,无需抵押担保,仅凭信用就可以贷款,便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十几天后,800万元贷款顺利到账。“这笔钱真是及时雨,我们要抓紧采购原材料,用于扩大生产,争取把损失补回来。”贾如辉信心满满。

  四方共担风险
  提升融资环境
  “小微企业大数据信用融资模式,即由政府出资设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引入征信服务机构,依托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并由担保公司担保,银行机构向其发放贷款。”西海岸新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融资模式由四方进行风险共担,降低了经营风险。政府出资5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为金融机构分担风险。业务参与各方按以下规则分担风险:征信服务机构承担5%;银行承担比例为,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及以下的承担5%,上浮30%以内的承担10%,上浮超过30%的承担20%;担保公司承担20%;其余由政府出资承担。出现贷款损失后,政府所属的担保公司也将按规定予以尽职免责。
  计划通过试点的引导,促进西海岸新区金融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意识,营造利用企业征信评级发放信用贷款的良好氛围,为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营造更加优质的融资环境。

  大数据筛选企业
  鼓励低利率贷款
  相比其他融资模式,大数据信用融资具有多项创新点。
  首先,这种模式无需抵押担保,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性地引进了征信服务机构,由征信服务机构对企业数据进行归集和分析,筛选优质企业并进行信用评价,以企业的信用评价报告作为银行机构贷款的主要依据,各参与金融机构不再要求企业提供额外的抵押、担保,贷款办理时间也比较短。
  在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上,这种模式也有极大的优势。《关于小微企业大数据信用融资试点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征信服务机构收取信用评价服务费不得高于1%,担保公司担保费不得高于1.5%,银行机构按照贷款利率水平确定风险分担比例,鼓励发放低利率贷款。
  “大数据信用能够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在于它突破了从财报、抵押资产和担保信息评价企业信用的传统思维,从企业经营的明细数据中挖掘信用,开辟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新世界。”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区已累计发放信用贷款20笔8420万元。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