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云上计重,半小时完成通关验放 

黄岛海关创新出口成品油“云计重”鉴定模式,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创新案例

  □本报记者 李涛
  本报通讯员 高飞

  近日,“NCC MAHA”号油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实华码头完成计量鉴定,缓缓起航前往新加坡。此时,距离这船出口成品油完成装船还不到半个小时,能如此快速完成计量鉴定通关验放,要归功于“云计重”模式。
  “云计重”模式是黄岛海关创新推出的出口成品油快速鉴定新模式。“压缩了计量时长,减少了人工误差,大幅降低了罐容紧张的影响。”中国石化青岛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张海滨说,得益于这一模式,保守估计企业每年直接受益会超过800万元。
  在该模式下,海关关员在办公室可通过互联网登陆出口成品油快速鉴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质量流量计计量数据、岸罐雷达数据的远程采集、确认、比对、分析和应用,以及装船过程流量计运行状态的监视,进而实现高效、可视、快速、无接触计量鉴定。据了解,由于信息系统将质量流量计实时数据存储到数据库,这一系统和模式可以满足流程模拟画面显示、历史运行趋势曲线查询等功能,实现历史数据可追溯,计量场景可再现。
  日前,“云计重”快速鉴定模式已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创新案例,将为全国成品油快速出口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