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数字赋能 影视工业化更具创造力

“金海鸥”主题活动举行,专家学者共话影视行业工业化发展


  “金海鸥”主题活动主论坛活动现场。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宛遥

  近年来,电影工业化作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被屡屡提及,尤其立足数字化时代,电影工业化进程愈发势不可挡。10月17日下午,作为2021青岛影视博览会“金海鸥”系列成果发布单元活动之一,“金海鸥”主题活动以论坛形式在西海岸新区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举行。电影行业领军人物齐聚新区开展圆桌对话,围绕“中国电影工业化之路”进行了丰富而精彩的交流,关注中国电影的创造力,助力中国影视行业走向工业化。
  在一场主论坛和三场分论坛中,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等专业委员会专家和影视行业从业者,围绕“电影创作的多维度思考”“科技发展与影视美术创作及文旅产业的未来结合”“‘后期前置’理念下的电影视觉创作”“影游联动的发展趋势与特性研究”四大主题展开对话,共同探讨了中国影视产业实现工业化、融合化、创新化发展等产业核心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下,“电影”的概念已远远不再是传统的电影范式,漫画、游戏、MV、广告都融入了电影创作中。正是因为电影类型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电影制作的各个工种之间的协作关系和方式有了很大转变,虚拟制作、视效预演需要摄影师、灯光师、剪辑师的共同创作。传统的布景陈设也面临着物理资产向数字资产的转换,服装、化妆造型也面临着与数字制作部分的协同。在主论坛上,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当下的电影创作者在流程中必须形成整体的结构性思维,美术要了解CG制作的流程与特点,摄影要对虚幻引擎有足够的了解,每个工作环节的创作者都要将自己置于流程的整体当中,通过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工业化、创造式发展。
  在“科技发展与影视美术创作及文旅产业的未来结合”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共同对电影拍摄中的虚拟拍摄、XR流程以及“影游”融合等电影与其它文旅版块相结合的前景展开思考与讨论。阿那亚文旅集团概念设计师薛树柏认为,影视IP的最为凸显部分就是造型和视觉设计,影视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影视、动画IP通过美术和科技的方法赋能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娱乐主题空间,将为激活地方的旅游资源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在活动现场,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穆之飞,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负责人卢东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中心主任张鹏飞等嘉宾还就虚拟拍摄技术推动电影制作方式的变革、影游联动发展路径等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见解。部分嘉宾表示,电影制作方式从摄像媒介向计算机媒介的转换是如今的电影制作与传统制作方式的最大区别,以计算机技术为驱动的预演系统和虚拟拍摄系统不仅将电影的制作流程进行了改变,也使很多创作环节在工作方法和属性上有了巨大的变化。而ACG文化的兴起和繁荣,使得叙事体验游戏越来越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流媒体的发展将叙事的影视作品与游戏都置于互联网的平台上,观众不再满足于一个IP以单一的形式存在,游戏、电影、动画、番剧的同时开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嘉宾声音

  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会长 穆德远
  艺术创作融合 数字技术成趋势

  电影工业化首先要明确核心指标。电影是生活想象的渐进线,是想象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目前,电影制作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艺术创作和数字技术相互融合,这要求从业者吸收大量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也是电影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在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设中,在创作体系到消费体系之间建立一座畅通的“桥梁”至关重要,这是一项大工程,通过一系列核心指标将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串联起来。

  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 霍廷霄
  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电影工业化

  完整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建立,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专业的从业者来支撑。最近两年,我参与了四五部电影的创作,《长津湖》的制作过程引发了我对电影产业工业化的深度思考。《长津湖》中有大量雪景,如何通过雪景烘托电影主旨,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加持。我们实地到阿尔山雪山取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后期处理,进一步展现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从《金刚川》到《长津湖》,大制作电影的背后都有电影工业化的影子,上千人共同参与,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通力合作完成整体创作。中国电影的发展,关键还是要让拥有专业技术的从业人员能够输送到我们国家自己的工业体系中。

  中国电影剪辑协会会长 周新霞
  电影创作者要在作品中展现文化感

  电影工业化体现在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
  在我眼中,电影剪辑领域的工业化目前仍处于过渡阶段。举个例子,过去在胶片时代,技术实验必不可缺,而现在数字拍摄,不再需要进行技术实验,就连拍摄格数的标准也不是固定的。所以,我认为电影的工业化发展,需要行业共同的认知。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电影需要承担推动中国文化甚至世界文化向前发展的重任,影片的灵魂是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电影人肩负的责任。拍摄观念、剪辑观念甚至录音的观念,都影响着电影作品的最后呈现效果。电影创作者要保持超前的理念,努力在电影作品中展现文化感。

  中国电影家协会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陶经
  利用高新技术创造银幕新形象

  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取决于中国电影文化,文化要比工业化来得更加重要。
  电影文化是指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观众的脑海里,形成一个电影本身的艺术性质的认识。从九十年代开始,数字技术迎来爆发期,磁带、录音机、CD……声音技术经历了飞速的淘汰和创新。但是,技术发展高潮下的文化探究,决定着我们拿着这些“锐利的工具”要干什么。从事声音技术创造的人,要不懈追求银幕形象的新鲜感,要设法在新的作品中展现独一无二的声音形象,利用高技术创造新形象,给足观众期待感,让观众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
  (□记者 李宛遥 整理)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