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课后服务,解家长后顾之忧
西海岸新区实施特色“1+X+T”课后服务课程,目前已实现义务教育全覆盖

放学后,衡山路小学的学生们在校学习国际象棋。

太行山路小学管乐团利用课后时间排练。

弘文学校学生将年画画到陶瓷上。
□本报记者 丁一
课后服务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服务。近日,教育部明确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事实上,新区先行先试,从2019年开始率先实施课后服务。如今在“双减”精神的指引下,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继续探索学生家长满意的校内服务方式,不仅全面落实“5+2”模式(学校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更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对课后服务的内容全面升级,实施具有新区特色的“1+X+T”课后服务课程。目前新区已实现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全覆盖,每周五天均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数占比达85%。这为新区十数
万家庭解决了一项民生难题。
一级一策,按需定制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井冈山路小学各年级学生,基本全员在校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课程设置之初,经过数据分析和学生需求论证,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校最终按照“一级一策”的方式,按需定制课程。从艺术体育类到曲艺诵读类,从益智棋艺到乐高机器人,动手、动脑、动口,多感官参与的精彩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收获成长。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好动爱玩,学校安排创意手工、陶泥制作、乐高搭建、诵读和篮球活动。中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注意力注意时间也延长了,且对新鲜感的活动充满兴趣,学校将羽毛球、乒乓球、国际象棋、诵读、快板、吉他、国乐等引入服务中。高年级学生课业开始有难度,先安排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之后根据学生兴趣,进行社团活动,足球、篮球、绘画、手工等,张弛有度。“按需定制的服务活动,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加符合孩子成长的需求,受到各年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井冈山路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课后服务属于教育业界的新课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后服务能否健康持续开展。新区从顶层设计层面突破,创新打造“1+X+T”课后服务课程。“‘1+X+T’课程着眼于学生品格的形成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科辅导+兴趣活动+特长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1”为学科辅导,让作业不回家。学科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X”为兴趣活动类课程。新区开设了艺术类(包括书法、国画、素描、舞蹈、合唱、民乐、陶艺、剪纸、面塑)、体育类(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啦啦操、田径等)、科普活动(包括机器人、建模、3D打印、物联等)、劳动实践等项目,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T”为特长培养类课程,能够满足学生更强的专业发展需求。新区要求各学校根据实际,一生一案,学生学有所长,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架起了更坚实的阶梯。
特色引领,优渥师资
吸引更多学生加入
课后服务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但对于每天在校学习不超过六个小时的孩子来说,这两个小时的活动极为重要,体育锻炼、艺术特长、曲艺棋艺、巧手搭建、阅读活动等等各类别的活动,不仅让孩子度过轻松愉快的服务时光,更加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能力。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依托办学特色,课后服务推行“导师制”和“社团制”,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倡导学生抱团发展。篮球是该校的金色名片,近7年来先后荣获省市区15个冠军。依托篮球特色,借力区内优秀的篮球俱乐部,学校组建了男女篮共7支赛队、梯队,吸纳200余名篮球爱好者加入。课后服务时间,操场、求是楼风雨操场都成了热火朝天的竞技场。篮球成为了开发区实验小学课后服务的领头雁和先行者,省篮球冠军教练薛英强老师也成为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课后服务的首席导师。目前,该校课后服务的管理、品质和效果得到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
课后服务是否有特色,关键看授课队伍。薛家岛小学建立“2+1辅导员”制度,诚邀专家级辅导员+校内特长教师+教师助教,打造专业化师资团队。为丰富课程内涵,提升课程品质,学校盘活各级各类资源,邀约一批专业人员,如书法林贵勤教授、专业足球教练曾朝宇等组成专家指导团,共同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
针对放学后时间如何利用的问题,新区早有布局,先行先试,从2019年开始提供课后服务。今年7月,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第一时间统筹部署,要求各校要从实际出发,“一校一案”制订完善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
准入准出,全面评价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课后服务是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注入全新内涵、给予更高期望的“新课程”,各学校落地执行时,如何摆脱“应付式”“强制式”的质疑,让课后服务真正能够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学习更好回归校园?这需要在评价体系上做文章,特别需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构建“家校共育”的氛围。
太行山路小学对“课后服务”提供者建立准入机制,依托家委会优选特长课程、培训机构,从源头确保教育质量。同时建立退出机制,优胜劣汰。对于已报名的课程,家长和学生有权随时选择退出学习。家委会对于已开设的特长班实行动态调整,那些报名人数少或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培训机构及时予以淘汰。
经过推行,成效显现。太行山路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受教师数量和专业限制,想依靠本校教师资源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管乐、跆拳道和足球为例,这些特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而学校这些教师资源是极度匮乏的。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有效解决了这个瓶颈问题。”课后特长课程的有效实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太行山路小学的学生们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课后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家长的满意度是课后服务评价的重要一环。新区教育和体育局要求各学校以家长调查问卷形式在每学期末开展调研。调查结束后,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横向、纵向数据对比,归纳总结课后服务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
“区教育和体育局对学校课后校内服务不定期督导,做好过程性监管和指导。”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课后服务是新区教育部门落实惠民措施“最后一公里”的主动担当,这一政策具实效、接地气,提高了学校服务效能,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有效破解了“放学早、接送难”这一长期矛盾,真正为群众办了实事、解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