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十百”,底数摸得清
薛家岛街道创新工作法,切实提高新市民信息排查工作质量效率

薛家岛街道工作人员(左)进行入户信息排查工作。
□本报记者 丁霞
为精确掌握辖区新市民数量,做好疫情防控数据化管理工作,近日,薛家岛街道深入推进“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结合本辖区人口工作实际,创新“一十百”工作法,充分发动各方力量,落细落实新市民信息排查工作,推动实现新市民精细化管理和均衡化服务。
“一”个志愿平台,激活社会服务。薛家岛街道通过部门包社区、联建单位联动等形式进行信息排查。针对辖区新市民信息体量大,排查人员存在缺口这一现状,薛家岛街道社会治理中心通过在“蒲公英”志愿服务平台发布新市民信息排查志愿服务公告的方式,聚集辖区公益资源。仅一天时间,公告浏览量就达300余次,报名志愿者近百人。本次公告的发布,充分调动了群众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十”名推广专员,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薛家岛街道成立了由10名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的新市民信息排查宣传工作小组,通过开展宣传动员活动,提高居民对新市民信息排查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配合度。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微信群等方式,全方位宣传新市民居住信息排查工作,获得辖区居民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发动网格员和辖区多元主体力量,在辖区张贴宣传海报、发放折页、悬挂宣传横幅,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截至目前,累计宣传覆盖8万余人次。
“百”名大学生,助推排查提质增效。为充分发挥志愿效能,确保排查工作高效平稳开展,薛家岛街道充分发挥平台“人才库”的作用,邀请青岛理工大学教授对此项工作进行全方位分析研判,并进行精细化筹划。同时对话语话术、技术支持、规范填表等方面进行论证完善。百名青岛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勇于担当,刮起新市民排查工作“青春风暴”,在三天时间内完成3万余条的信息排查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排查工作效率。
下一步,薛家岛街道将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当新市民排查工作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切实做到应查尽查,促进新市民融入新生活,为新区和谐稳定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