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小山村里建起“口袋公园”

铁山街道开展“微整治 精提升”工程,让黄泥巷网格村迸发新活力


  “口袋公园”为黄泥巷网格村再添美景。
  □记者 梁玉鹏 报道
  本报讯 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一村的黄泥巷网格村,以其优美的北方山村风貌和独特的鲁派民居式样而为人称道。今年5月以来,铁山街道以“三清三治四提升”为重点,结合美丽村居项目,在黄泥巷网格村开展实施“微整治 精提升”工程,对村庄环境进行改造提升,让小山村迸发新活力。
  据了解,黄泥巷网格村有一处面积122平方米的残垣断壁,系村民搭建的草料堆放屋。因地处交通要道,其残破外观严重影响网格的形象。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村干部主动与户主进行沟通协商,劝说户主进行拆除,并与村委签订租赁合同,将这一地块开发为“口袋公园”。
  如今,这个小小的“口袋公园”已经建成,从有碍观瞻的废墟变为一张展示黄泥巷风貌特色的靓丽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学习。
  公园门口用青石垒了一道门,与网格内建筑风格遥相呼应。门上还镶嵌着一块写有“黄泥巷里觅春光”几个字的做旧钢板,经日晒雨淋后呈现出自然锈蚀,勾起了村民和游客的怀旧记忆。
  因该处地势较低,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抬高了原有地基,并以方砖铺地,尽可能避免了积水。院内以长条小花坛作为空间分区,高处为木制走廊,低处的开敞空间设置了一张石质象棋桌,以供村民、游客休憩。公园内植物多移栽网格内常见品种,在选择搭配时兼顾不同季节造景设计,力求形成“春日杏粉”“夏日榴红”“秋日柿暖”“冬日雪白”的四时之景。整个“口袋公园”,从建筑材料、植物选择到场景设置,无一不体现着黄泥巷网格村的山村风韵。
  公园交付后,铁山街道聘请了公益岗位保洁员进行日常卫生清扫,并邀请专业园林队伍定期养护修剪绿植。同时,还将该处“口袋公园”纳入日常环境督导巡查区域,使得问题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及时整改,确保小公园卫生整洁、环境优美、三季有花、四时常青。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