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新区小伙把土豆卖到国外

刘国栋大学毕业后返乡当起“新农人”,带领乡亲“智慧”种植马铃薯,把小土豆变成致富“金豆豆”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一直是刘国栋坚守的信念。

  ▲刘国栋(中)和社员查看马铃薯品质。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销售前些日子收来的马铃薯,大约还剩800吨。按照收购公司的计划安排,这些马铃薯都是发往国内地区。”7月31日,记者联系到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国栋时,他正在仓库里忙着发货,他介绍,等剩下的马铃薯发走,今年的任务就基本结束了,过些日子,他将前往内蒙古等地采购薯种,为明年的马铃薯种植做准备。
  刘国栋今年37岁,是土生土长的六汪人。他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工作,而是回到家乡,专注于马铃薯种植。与老一辈种植理念不同,刘国栋利用参加培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带领乡亲们“智慧”种田,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更是将马铃薯卖到了欧洲等海外市场,把小土豆变成了致富“金豆豆”。
  被母亲打动
  放弃城市工作当上“新农人”
  说起自己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工作,而是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因,刘国栋直言是受母亲影响。“每到马铃薯收获季节,我的母亲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去田间地头过磅、打包、装车,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累了也只能利用中午吃饭时间补个觉。目睹了母亲的忙碌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和不易,所以下定决心返回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把地种好,把产量提高。”刘国栋告诉记者。
  由于刘国栋大学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了迅速补上农业这堂课,2013年,他远赴甘肃、内蒙古等地的马铃薯育种基地,实地学习种植技术。在甘肃,刘国栋和种植户同吃同住,收获的季节,他和种植户一起每天凌晨两三点就爬起来到地里干活,一干就是八九天,一个白净的胖小伙,硬是被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西北炽热的骄阳,锻造成了一名黑瘦的“农村汉子”。
  2017年,刘国栋开始参加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各类农民培训。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刘国栋凭借灵活的头脑、开拓的精神、严格的管理,迅速将马铃薯的种植规模从6000亩扩展到了现在的12300多亩,种植版图也从西海岸新区的六汪镇、王台街道、大场镇等辐射到了胶州、高密、安丘、诸城等周边市(县),合作的种植户从初期的20多户,最多时发展到了5000多户。
  科学化种植
  马铃薯产量每亩达5000多斤
  随着辐射带动的种植户越来越多,刘国栋牵头成立了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刚成立那会儿,种植户都不愿意加入,认为制约因素太多,也担心土地的权属问题,后来我们探索建立起了‘田间生产档案、成员培训、财务独立核算’三项制度,开辟了订单收购保‘底金’、项目投资分‘股金’、吸纳务工领‘薪金’的三条渠道,从制度规范到收入保障,让农户看到了我们合作社的诚意,现在社员已经发展到了158人。”刘国栋说。
  据介绍,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采取“六统一”模式,即“统一种植要求、统一标准供种、统一时间播种、统一有机施肥、统一除草管理、统一收购标准”,让马铃薯种植实现了标准化。合作社一改过去种植户用草木灰拌种的办法,和百事公司合作研发出了菌肥拌种剂,让植株的成活率从85%提高到95%以上。“现在种地不比从前,一切都实现了智能化,你看这款手机软件就能对2000多亩耕地的温度、墒情、微量元素、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每七天一采样,根据实际情况给耕地浇水、施肥、除虫等,让我们这些年轻的‘新农人’实现了‘慧’种地。”刘国栋边说边向记者展示着手机上一款名叫“耕简单”的智能种地软件。
  通过采用一系列科学化的种植技术,马铃薯产量也从每亩2000多斤提高到了现在的每亩5000多斤,年总产量达到了24000多吨,合作社年销售额4400多万元,户均最低收益5万余元。
  个大品质高
  六汪土豆成功打入海外市场
  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是市场的“通行证”。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马铃薯个大、芽浅、表皮光滑、淀粉含量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商。经多方洽谈,最终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与美国百事公司(中国)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向该公司提供马铃薯20000吨,实现了订单化生产,凭借着高品质将产品打入了欧洲等海外市场,一个个小土豆“华丽变身”,成了能赚取外汇的“金豆豆”。
  “马铃薯是一种既可以当蔬菜又可以当粮食的农作物,在欧洲,马铃薯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粮。据统计,全球马铃薯的市场年需求量达到了300万吨,而目前全球的种植面积仅有40万亩、产量100万吨,距离300万吨的市场需求尚有很大缺口,马铃薯的市场发展前景很广阔。”刘国栋说道。
  为了确保马铃薯的出口品质,在区农业农村局和六汪镇政府的大力帮助下,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恒温库,可存放马铃薯5000吨。“有了恒温库之后,既能保湿又能保干,在储藏马铃薯的过程中,就不必担心外界环境影响马铃薯的品质了,大大提高了我们合作社的产品竞争力。”刘国栋说。下一步,考虑马铃薯鲜果的保质期只有2至3个月,而马铃薯全粉的保质期达到了15年之久,刘国栋筹划着要开展马铃薯全粉加工业务,提高马铃薯的产品附加值。
  多年来,刘国栋靠着肯吃苦、善钻研的劲头,带领社员们走上了致富路,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同时,刘国栋也深切感受到了责任在肩的压力,他说:“百姓从地里挣钱太难了,我们合作社就是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带领百姓从土里‘掘金’,让百姓种地有赚头、生活有奔头,帮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