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 纪晓龙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活力迸发的前湾保税港区。 □孙进涛 报道
  孙永红同志在工委(区委)一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以自贸青岛片区为核心,把商贸、金融、航运和国际合作紧密结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饱和性支撑胶东经济一体化发展。作为自贸青岛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税港区将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环境提升,全力打造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瞄准目标定位,提升视野境界,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保税港区要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对标上海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等,进一步提高站位、提升境界、放大坐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全球胸襟,解放思想、转变打法和路数,主动学赶先进、自我加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争当先锋,助力自贸青岛片区建设青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把自贸试验区的开放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二、强化制度创新,打造青岛经验,探索高水平开放新路径。
  一是紧密围绕106项试点任务,结合自贸青岛片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赋予的制度创新试点政策,聚焦培育贸易新模式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深化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等主攻方向,挖掘一批可在全国、省市以及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二是加快土地效能改革,出台“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意见,建立“亩均效益”动态综合评价机制,倒逼末档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试点,从源头上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把关和准入控制,建立项目履约保证制度和土地收回机制。三是建设“智慧自贸”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模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建设共享共用的智慧政务大数据中心,实现跨部门数据协同和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规范执法行为,强化信用支撑,提高监管效能。
  三、立足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探索“双招双引”新模式。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优势升级,立足功能政策试点突破,着力构建新型贸易结构,积极提升传统国际贸易产业总体质效,以现代化智能立体仓储物流中心、期货保税交割库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盘活区域仓储物流资源,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增材制造技术为重点发展方向,促进传统加工制造业实现全面革新。二是强化新兴产业集聚起势,以原油交易平台、金融创新平台、汽车进出口平台、文化艺术产业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平台等经济发展平台为依托,做好新兴产业的引导培育,全面提升区域内生动力。三是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和自贸区建设发展需要,全面推进人才建设工程,加快引进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科学制定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积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和奖励措施,切实为引进培育人才营造良好环境。
  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打造高效能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升级企业设立智能“秒批”登记系统,实现行政审批企业类型全覆盖的“高配版”服务目标,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深化“一次办好”改革,逐步扩大“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办理事项范围,积极争取省级权限全面下放,实现行政审批整体提速。二是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运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等平台,健全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完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加快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模式,针对企业入驻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完善联企走访机制和企业服务反馈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提升企业获得感,最大限度凝聚自贸建设发展合力。
  (本报记者 刘腾 整理)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