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理有限公司设施维修队副队长 王向先
甘做“掏粪工”换来万人净
正在开展清掏工作的王向先。
□本报记者 张静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时传祥为代表的掏粪工穿梭在胡同小巷,“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精神变得家喻户晓。时光荏苒,一代又一代的环卫工人接过时传祥手里的扁担,将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环卫事业。
在西海岸新区,有这样一位新时代的“时传祥”,他就是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园林环卫公司设施维修队副队长王向先。从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在环卫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每天都在和厕所粪便打交道,是名副其实的“掏粪工”。
坚守掏粪第一线
“我一进市政公司,从事的就是管道清淤及疏通工作,现在主要负责公厕吸污和公厕设施维修改造。”提起自己的工作,他总是轻描淡写地简单介绍,从不多加劳苦赘述。“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王向先说道。
去年,武当山路上有所公厕位于商业楼底层,经常发生堵塞冒溢问题,公司按惯例进行了多次维修,仍出现污水反流堵塞公厕的情况。为根治问题,王向先首先进入商业楼负一层停车场,研究公厕整体结构和排污管线布局,分析堵塞因素,最终发现根本原因在于铸铁排污管内壁锈蚀产生毛刺和起鼓,同时管径较细,导致各种垃圾在管线内沉积成团,排污不畅。为保证改造进度,他又调用了垃圾车和水车,从下午5点开始,对公厕所有污水管线进行拆除、清掏和盐酸除锈清理。经过12小时的鏖战,问题彻底解决了。
哪有需要去哪里
身为党员的王向先时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言苦、不喊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重活、脏活、累活抢着干,哪里有困难就战斗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干我们这一行,不论严寒酷暑、白天夜晚,维修任务就是责任,就是命令。”这么多年,王向先几乎没有休过假,他所带的24人小团队,平均年龄50岁以上,遇到夜间应急工作,他总是主动请缨,只身背上工具奔赴现场,“伙计们年纪比我大,经不起连轴折腾。”王向先说道。
创新改造当先锋
王向先说,自己是工作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哪里搬。经过数十年历练,他早已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一名不可缺少的技术骨干。
“今年,我们正在开展的三项技术改造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我非常兴奋。”说回工作,王向先滔滔不绝,“电动三轮车电池有效使用寿命仅为1年,电池更新成本较高,我们对此进行了反复试验,通过添加电解液、高压充放电等技术手段,恢复电池极板活性,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针对果皮箱紧缺问题,王向先带领团队对果皮箱进行拆解,仔细研究内部构造,摸索尝试进行复原。经试验,维修翻新后的果皮箱又可重新投入使用,一季度,工作组利用业余时间翻新果皮箱120个,预计全年翻新数量将达到600个,大大解决了果皮箱紧缺难题。
就这样,任劳任怨又不甘人后的他,每年都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维修的公厕年处理粪便污水5万余吨,徒步行走5200余公里,服务质量达标率100%。同时,他也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口碑,先后获得“城市美容师”“城市管理先进个人”“集团先进个人”“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