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袁家村村民赵绪花 丈夫在,家就在,再苦再累心也甜


  赵绪花帮丈夫整理衣物。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小孟,真不好意思,这几天你大叔半夜老是难受怪叫,吵到你们休息了吧,大姨在这给你们赔不是。”敲开楼上邻居的门,赵绪花不停地跟邻居解释道歉。“大姨,没事,您不用老是觉得会影响我们。相对于您所经历的事情,我们这点事都不算事。”邻居孟女士一边回答,一边让赵绪花进屋坐。“不进去了,我不放心你大叔一人在家,先回去了。”看着赵绪花蹒跚下楼的背影,孟女士的眼圈瞬间红了。“大姨真是太不容易、太了不起了,我们这附近知道大姨家事情的人,说起大姨,都会竖起大拇指。”
  原来,2003年冬天,赵绪花的丈夫突发车祸,经过长达近7个小时的手术,丈夫的生命总算是保住了,但因左侧颅脑粉碎,右侧颅脑受伤,导致一级伤残,陷入意识全无的植物人状态。对于赵绪花来说,眼看着丈夫分别前还是健壮的八尺男儿,现在就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不禁悲从心生。“冷静后我想到,丈夫最大的幸运是还保有生命,这也是全家人的幸运,只要他还活着,这就还是一个完整的家。”现在的赵绪花谈起那段往事已经非常淡定从容。
  “该起床吃饭啦!”“来,再吃一口”……每天,赵绪花都会重复对躺在病床上的丈夫说着这些鼓励的话。可是,17年来,她从来都没有得到过回应。丈夫出院刚回家时,没有医院的摇床、气垫,也不能用吸痰器吸痰,不能用胃管喂饭,护理问题成了摆在面前的最大困难。为此,每次喂饭前,赵绪花要把食物打成糊,然后一滴滴喂到丈夫嘴里。由于她的丈夫几乎失去吞咽能力,最初的几年,即使是一包牛奶,她都要喂4个小时,凉了热,热了凉,等喂完了丈夫,自己早已是饥肠辘辘、精疲力竭。“开始最难的就是我一个人没法搬动人高马大的他,也不能一直耽误孩子的时间。我就摸索尝试,一点点积累经验,一年时间下来,我能一个人很好地照顾他了。”
  17年,铁杵磨成针,奇迹在细微处发生着——在赵绪花精心护理下,她的丈夫睁开了眼睛,动了动嘴巴,伸了伸手指……无数个平凡的瞬间,都让赵绪花热泪盈眶,不管付出多少,只要丈夫有一点点进步,赵绪花便感觉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
  “只要是为了他好,再苦再累我也愿意!”赵绪花说,跟她同岁的丈夫脾气很好,没出事之前,两个人感情一直很好,是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我现在的愿望就是他能多活几年,享享福。现在生活好了,儿女又很孝顺,我想让他能多吃点以前过苦日子时吃不上的好东西。有他在,我就有伴儿;有他在,孩子就有完整的家!”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