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或潜心治学提升充电,或坚守职责躬身服务,或志愿服务奉献爱心

不负时光,这个寒假别样精彩

  □本报记者 丁一  本报通讯员 王大勇
  高校返校进入倒计时。回顾寒假生活,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这样一群师生,他们或潜心治学提升充电,或坚守职责躬身服务,或志愿服务奉献爱心……他们用辛勤劳动诠释着追梦人的精彩,在收获成果的同时,也在为学校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寒假期间,石油工程学院王志远教授致力于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研究,他利用假期把研究推进了一大步。针对研究中的难题,王志远教授利用自行研制的系统开展相关实验、建立模型、构思新思路,为海域水合物试采井筒内水合物流动障碍高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全国模范教师、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刘永红则带领两个一级学科团队精心谋划,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像刘永红一样,团队里的3名教授、2名副教授、50余名研究生在这个假期里,不舍昼夜,奋战在科研一线。
  教师潜心治学,学生们也不负时光,充分利用假期“充电”。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的齐鹏每天按时完成充电拓展计划和青马班学习任务,并积极为考研做准备,“虽然学校比平常冷清了不少,但合理安排每天的生活,也一定是个不一般的寒假。”石油工程学院2020级研究生胡卓凡每天泡在实验室里,盯着实验数据,“不敢耽搁研究进度,每天都很忙碌”。
  受疫情影响,新一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工作节奏收紧,寒假成为广大学子备赛的黄金时期。寒假第二天,校团委副书记石国卿为留校学生开设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后,为期一个半月的第三届大学生“星火”创新创业冬令营拉开帷幕,500余支团队以线上线下主题讲座、选题论证等形式开跑2021年创新创业大赛“马拉松”。
  “我想也没想就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了。”文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皓冉的家乡被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原定的“寒假计划”因疫情改变,王皓冉负责两个社区10余名志愿者的卡点,从事物资派发工作。“不是在防疫卡点,就是在去卡点的路上。”“守卫家乡”的志愿工作让王皓冉的假期生活忙碌而充实。
  据不完全统计,寒假里像王皓冉一样奔波于抗疫一线的中石大学子共有500余名,学校陆续收到了来自当地政府的感谢信20余封,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同心”的石大精神,充分展示了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青春风采。
  寒假期间,学校共有2389支队伍、7131名大学生开展了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