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一村党委——

抓党建促发展,蹚出振兴新路


  红色教育基地让杨家山里的红色资源“活”起来。□记者 梁玉鹏 摄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杨家山里一村位于铁山街道西部,处于铁橛山、月季山、睡牛山三山环绕地带,包括上沟、墩上、黄泥巷、东南崖、墨城安5个自然村,共有村民647户,2007人,党员94名,是远近闻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和“樱桃之乡”。近年来,村党委围绕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沿着“党建核心引领、红色文化支撑、绿色生态护航、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奋力探索出一条抓党建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先锋新队伍
  抗日战争时期,因三山环绕、易守难攻的地势,加上当地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共胶县工委等5个县级党组织以及青岛工委先后常驻或移驻杨家山里,形成了这一地区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杨家山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革命摇篮,被誉为当地的“陕甘宁”“小延安”。
  根植红色热土,2019年7月,历时14个月精心打造的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建成启用,2020年11月入选青岛市首批干部党性教育基地,2021年6月入选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接待参观学习1800多场次,7万余人。
  据了解,除了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铁山街道目前还在布局打造青岛工委旧址、后石沟奋斗史馆和网上展厅,构建“1+N”红色教育格局,打造红色文化新高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和“山里别样红”党建品牌,杨家山里一村党委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对杨家山里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立党员先锋队,组建志愿服务队,把党旗插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坚守绿水青山
  打造宜居新家园
  杨家山里一村在铁橛山、月季山、睡牛山的环抱下,由山里河串起上沟、墩上、黄泥巷、东南崖、墨城安5个村落,山水相依,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村党委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规范村民议事协商机制,定期听取村民委员会、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环境整治报告,建立三级责任网格制度和星级评定制度,建立“两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村民群众机制,实施基础设施配套、河道治理、建筑外立面修缮、村容和环境整治、村庄导视系统和支路小巷铺装六大工程,带领村民共建共治共享,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通过建机制、抓落实、强督导,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百年老村焕然一新,诸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留念,杨家山里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村”,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青岛市十大旅游名村”等称号。

  振兴乡村产业
  绘就发展新蓝图
  杨家山里聚集了樱桃种植、红色历史、乡村影视等文旅要素,如何实现资源之间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山里人脱贫致富,成为村党委一直以来考虑的问题。
  杨家山里樱桃种植历史悠久,这里的樱桃品质高、口感好。村党委抓住商机,领办樱桃产业合作社,整合上级财政资金成立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建设闭环景区道路、停车场、餐饮民宿等,筹划举办樱桃采摘节,带动村民增收200余万元。借力青岛市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村党委带领村民发展原汁原味的农家宴和民宿,仅黄泥巷老区农家宴高峰时一天就能接待30多桌,日收入达1.5万元。此外,村党委还重点打造乡村影视基地,引进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构筑多种文旅业态相互支撑发展的旅游新高地。
  近期召开的“杨家山里 原山原水”乡村旅游品牌发布会上,近40家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及网络大V对杨家山里乡村旅游进行了集中采访和现场直播,杨家山里这张乡村旅游金字招牌未来可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