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创城东风,铸文明卫城
灵山卫街道创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创城机制,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子

□本报记者 李涛
本报通讯员 邓特
文明因规而范,典范因律铸成。自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开展以来,灵山卫街道将创城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探索出一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创城之路,街道市容面貌日新月异。灵山卫街道正借“创城东风”,积极探索现代化城市治理新路子。
强化顶层设计
高点定位压实责任
灵山卫街道主要领导带头践行“马路工作法”,党政成员、部门负责人、社区书记三类“先行者”,坚持每天现场巡查整改,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使命担当。
据悉,该街道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200余人每天对所包社区和网格至少巡查2个小时,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即时曝光、当天处置、次日办结、现场验收”,形成问题整改闭环,实现问题“提出一个,销号一类”的目标。截至目前,累计督查各类问题1192件,完成整改1183件。
同时,该街道坚持把网格作为压实创城责任和保持常态长效治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构建街道-社区-合作社三级创建体系,建立20个社区网格,127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物业小区微网格,网格长分别由5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和80个城市小区物业经理担任,确保每条道路、每个楼院、每个点位责任到人,并组建4支突击队全面对接网格,让每项工作都不挂空。
此外,该街道还坚持强化创城督查考核机制,加强纪检、组织、督查“三位一体”督导检查,加大对创城工作开展情况的执纪力度,严格落实“红黑榜”管理。
加强联动联建
全力提升管理水平
城市品质是街道发展的软实力。围绕辖区城市管理的突出问题,灵山卫街道加强社区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实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专项整治行动不停、自查自纠力度不减”,力促城市管理的高标准、高品质实现常态化。
据了解,该街道瞄准辖内33个重点路段和区域,先后组织开展了针对卫生死角、“僵尸车”、乱停车等的专项清理整治行动200余次,整治各类突出问题和难题5800余件,施划各类停车标识1200余处,处罚各类违章1300余起。
针对行业主管部门、功能区、指挥部、市属企业与街道属地职责存在交叉重叠的实际,该街道主动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黄海学院等签订“创城联建共建协议书”,组建“创城联盟”,明确共建责任和目标,建立定期会商、研判、联动机制,本着“宁可向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退后一步留下空档”的原则,加强沟通协作,形成1+1>2的整治效果。
该街道还先后就乱停车、卫生死角、店外经营、空中电缆等问题,与创城共建单位开展160场次专项整治活动,星光岛和东方影都社区乱停车、占道经营现象得到明显改观。
聚焦全民全域
共建共享创建成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共享创建成果,是卫城全体居民的共同心愿。针对店外经营、小区治理、物业服务、违建整治、乱停车等易反复、易回潮的问题,该街道下足“绣花功夫”,组织综合执法、市政环卫、商街物业、商户市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整治和维护行动,保障辖区环境时尚整洁。
同时,该街道还率先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制,针对老城区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等突出问题,印制《致广大商户的一封信》,入户发放,广泛宣传,进一步明确商户在环境卫生、绿化、停车、市容秩序、设施保护、举报投诉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逐户签订“门前六包”责任书,进一步提高广大商户参与创城的积极性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此外,该街道还每季度开展文明商户、文明市民评选活动,激励大家积极参与创城工作。
通过开设“卫 您好”微信公众号开设创城专栏、开发使用不文明行为随手拍小程序、增设户外公益广告牌、道旗等,灵山卫街道营造出了“全民参与 共建文明城”的浓厚氛围。该街道还围绕“群众实际需要、政府顾及不到、市场解决不了”的难题,积极组织招募文明志愿者1.5万余名,开展“文明典范卫先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00余次,凝聚强大的创城自觉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创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