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扑下身子强村,真抓实干惠民

大村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激活村庄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大村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走访慰问老党员。
  □本报记者 梁玉鹏
  自2020年5月驻村以来,大村镇乡村振兴工作队30名工作队员紧紧围绕“强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优服务”目标,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不断激发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了村庄发展的基础,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有力推动了“菇香小镇、龙马大村”建设,为村庄长远发展蓄势赋能。
  理清工作思路
  推动产业振兴
  “针对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我们‘一村一策’制定发展思路,提出了‘强组织、建产业、抓基建、优服务’的工作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大村镇实际的帮扶路子。”大村镇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继新介绍,工作队通过组建由社区党委书记及相关站所负责人组成的帮扶指导组,有重点的对帮扶村进行会诊,打破制约发展瓶颈,理顺村庄发展思路,制定高效工作计划,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工作队通过认真分析各村庄的资源优势,在产业项目引进时,广辟渠道,增强村庄发展后劲,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作队把盘活现有闲置资产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咬定目标不放松,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引进的青岛友邦木结构房屋新材料生产项目,成功盘活闲置校舍面积26亩,盘活资产22万元,同时还投资5510万元,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3座共计7880平方米,引进生产线6条,带动周边村民11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王继新告诉记者。
  据悉,工作队还在新品种引进推广上做文章,成功引进阳光玫瑰葡萄落户大村镇。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邀请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把阳光玫瑰葡萄发展成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品种。同时,结合大村镇农业大镇实际,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农业项目,新建成的农高科技(大村)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打开了大村镇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激活组织引擎
  聚力人才振兴
  记者了解到,工作队还积极推进党建联建共建,所有帮扶村均与工作队队员的派出单位签订了联建共建协议。同时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书记见行动”活动,组织开展普法教育、文化惠民演出、村民义诊等公益活动31次。
  为了完善基层党支部建设,发展新生力量,驻村以来,工作队共发展党员16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2名,培养农村后备干部11名,增添了组织活力。通过组织开展每月主题党日活动,让基层党员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增强了组织凝聚力。同时,抓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推进西南庄和西十字路两个新村红旗党组织建设。“我们还注重发挥西南庄乡村党校和东方红红色博物馆培训基地重要作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王继新说。
  据悉,工作队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持续抓强人才内育外引,促进人才队伍高质量建设和潜力挖掘双向发力,努力打破农村人才“瓶颈”。驻村以来,工作队共举办种植技术、农村电商、金融服务等培训班23期,受益农民1322人。力促校企合作共发展,设立“青融学院,融爱前夼”家庭教育服务站,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优化民生服务
  扮靓美丽乡村
  大村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想方设法帮助村庄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自入驻以来,队员们积极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全队共争取政策性资金、单位帮扶资金、社会资金等1179万元。截至目前,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8个;对村庄街道、文化广场、办公室、电力设施、公厕等项目进行新建、翻新和维修,完成道路维修硬化4.3公里;建设文化广场3个,共150平方米。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还致力于村庄的乡村文明建设工作,通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挖掘彰显大村镇文化优势。”王继新介绍,围绕在西南庄村打造集乡村旅游、民宿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民宿群——“丁家里民宿”,擦亮丁家里名片;打造文化阵地,助推西南庄乡村党校、红色博物馆建设;在西十字路村修建党建一条街和红色主题广场,新建职工共享之家;在河东崖、草场、后尹家沟等村修建党员活动室和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完善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同时开展公益活动、扶贫慰问等各类帮扶活动27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