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立足“四强四新”,奋力争创“双碳”示范区

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
  近年来,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生态保护主责主业,率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与实践,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核算结果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得到权威部门认证的“自主负碳”区域,年自主负碳1333吨二氧化碳当量,为深入开展“双碳”研究探索了路径。下一步,保护区将坚定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立足“四强四新”,以打造特色能源海岛为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国开展区域性“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合作学习,开拓“新视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我国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是单一的能源、气候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影响广泛和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势必对今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保护区将聚焦“节能减排”“碳普惠激励”“低碳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生态保护”等“双碳”技术热点问题,持续深化校城合作,不断完善《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开拓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双碳”战略先行示范的“西海岸样板”。
  强化节能减排,启迪“新思路”。围绕转变居民生活方式、深化节能减排成效,启动实施“气改电”工程,到2023年底在灵山岛上全面推广使用电灶厨房系统,彻底替代液化气罐;继续推广清洁能源取暖改造,逐步淘汰燃煤供暖方式;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太阳能路灯照明全岛全覆盖;制定灵山岛车辆管理办法,严格控制燃油车数量,开通灵山岛“微循环”公交,首批配备10辆新能源公交车,推动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加快推进海水淡化工程,采用反渗透膜处理技术,降低能耗与成本;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加快污水处理模块化建设,推动减污降碳;建立“碳普惠激励”机制,通过开展“低碳村庄社区”创建、“终结塑料污染”示范区建设、“碳积分”兑换、“低碳旅游达人”评选等活动,引导居民游客主动参与到减碳行动中,让低碳生活新时尚在灵山岛蔚然成风。
  强化生态保护,探索“新路径”。加大生态管护力度,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建立“城市云脑智慧平台”和生态管护站,组建“生态护卫队”,优化“保护区管护站+网格管护队+生态管护员”三级管护模式,构筑坚实生态管护基底,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持续加大森林防火投入,投资390万元新建5处蓄水池、2处看护房,安装5800米隔离网,切实筑牢森林安全防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通过封山育林、补救残次林等措施,涵养林木资源;加强林木、鸟类、地质地貌、海洋生物保护,保持生物多样性,构建更加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完善生态保护长效监督体系,建立生态破坏有奖举报制度,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管护、人人争当“生态卫士”,构建起灵山岛生态保护最坚固的屏障。
  强化创新引领,增进“新体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制定灵山岛高端休闲旅游产业规划,紧密结合“风清灵山岛”沉浸式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及自然保护区特色,丰富海岛文化底蕴,优化旅游路线,增加旅游趣味,开发低碳生态、康养度假、科普研学等旅游产品,配套完善相关服务设施,打造北方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与独具特色的自然保护区。鼓励引导现有民宿、渔家宴向绿色、生态、环保、品质化方向转型,提升业态层次。新建一处占地6000亩的国家级海洋牧场,推广多营养层次的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推动养殖业向生态高效化方向升级,实现生态生产化、产业生态化,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现实。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