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探索基层改革创新的“铁山方案”

铁山街道


   杨家山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今年以来,铁山街道始终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将深化改革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在经济运行、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各项工作中创新突破,切实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
  下好项目“先手棋”,在赋能发展上再突破。坚持“主动找问题”,建立实行项目靠前保障机制,细致梳理东方优度海洋生物科技项目等19个重点建设项目,提前研判土地、审批手续等可能出现的36个问题,“一企一策”精准解决,优先保障总投资12.18亿元的瑞世达智能制造工业互联MAS系统研发等8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9.1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坚持“全要素保障”,全力保障鼎秀实业、华旭汽车配件等15个高成长性企业,纵向挖潜盘活低效用地60余亩、闲置厂房28500平方米,助力企业增资扩产;深入推进工业赋能计划,鼓励支持普天智能制造等7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铁山工业园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大张山和曹城山分散式风电场、森林消防队营房建设等9个项目,累计征迁清场259亩,以清场提速带动项目加速。坚持“全过程服务”,定期组织“企业家座谈日”活动、项目推进调度会,精准对接项目方进度、需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走访工业园59家规上工业企业,破解土地、厂房等难题39个,吸引160余家个体工商户、企业落户铁山;积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430名街村干部分包1463家市场主体和260余家企业,发放1000余份“助企政策一本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走好乡村“振兴路”,在示范引领上再突破。以打造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抓手,创新推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打响“原山原水原生态、原汁原味原生活”品牌。推出“春观樱山、夏游花海、秋尝百果、冬享雪趣”全季旅游路线图,成功举办赏樱节、第20届樱桃采摘节、第6届齐长城月季花海旅游节等活动,先后引进13部影视作品拍摄,全力加快乡村共创学堂、田园旅社、大下庄民宿组团、民俗文化街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投入运营。以带动村民、村集体“两个增收”为目标,探索宅基地、承包地、集体经济建设用地“三地放活”方式,在大下庄等村成立“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民宿专业合作社,由融源公司集中统一收购运营,正在建设、运营50处民宿、共享厨房,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真正实现以宅基地资本化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在黄泥巷等村率先探索成立土地、宅基地、劳务三类合作社,吸引200余名闲置劳动力参加,对外提供农林绿化、道路养护等传统劳务服务,对内推行民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利益共享,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打好民生“幸福牌”,在和谐稳定上再突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创新“群众吹哨,接诉即办”治理模式,将村“两委”沉入网格,将党员纳入网格,将党建融入网格,建立“街道-管区-村-网格”四级治理体系,设立社区网格“红色议事亭”等群众诉求阵地,“全天候”“零距离”了解群众诉求。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开展“奋战二百天,攻坚保安全”专项行动,聚焦动火作业、高空坠物、用电安全、特种作业等关键领域,进行全方位、地毯式的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在防火、防汛等关键时间段,持续充实防火防汛队伍、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党政成员带头一线督导,由“红色尖兵”志愿队伍成员、森管中队队员、包村干部、村级抢险队员近1400人组成的应急队伍在岗在位,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