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撬动“大民生”,释放改革红利
灵珠山街道
灵珠山街道打造医养结合的“院中院”模式。
今年以来,灵珠山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谋划实施民生领域3项“小切口”改革,着力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医养深度融合守护“夕阳红”。街道打通资源链条,将“医”深度融于“养”,构建起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一是“院中院”提升机构养老品质。在灵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将闲置公寓“腾笼换鸟”,引进老年护养院,设置床位228张。两“院”共享全部医疗资源实现“一单通”,护养院老人可享受双向健康管理服务,使用绿色通道无障碍就医,依托急救联动团队第一时间救治突发病症,切实做到以医助养。二是“村中康”提升社区养老品质。基于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布局建设7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推行1个助老食堂和3个康健板块的“1+3”服务模式。助老食堂的食谱由营养师定制,板块包括体育运动、康复保健和心理咨询,配备医生、理疗师、健身教练等专业医护人员,切实做到以医带康。三是“家中诊”提升居家养老品质。成立灵珠山“蓝丝带”康养公益服务队,定期上门为居家养老群体提供疾病诊治和康复护理服务。服务队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和护士组成,携带B超、心电图、血糖仪等医疗设备,针对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类每周巡诊一次、二类每月两次,切实做到以医辅护。
“四项机制”推动垃圾分类走在前。为推进垃圾分类走深走实,通过创新四项机制,着力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目标。一是开展驻点指导。在早晚垃圾投放高峰时段,组织经合社党员、机关党员和“绿主妇”志愿服务队,守在31个垃圾分类收集房旁,帮助和指引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并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推动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二是实施积分服务。为居民发放垃圾分类积分卡,推行积分服务机制,引入银行“零存整取”的运作模式,围绕“开、存、积、兑”四个环节,居民日常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就能得到相应的积分,可用积分兑换柴米油盐等小礼品。三是设立三级红黑榜。在经合社或小区设立一级榜单,分别展示居民认真分类和随意丢弃垃圾的场景;在社区设立二级榜单,展示较好和较差的经合社或小区名单;在街道设立三级榜单,展示较好和较差的社区名单。红黑榜实行分级动态发布。四是实行三包两分。实行责任人制度,由党政成员包经合社(小区)、网格支部成员包片(楼座)、网格党员包户,层层压实管理责任。对于经合社和居民小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经合社为定时上门收集、小区为定时定点投放,进一步增强分类效率。
临时党支部激活小区治理效能。针对当前居民小区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路径,切实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支部建在小区。由社区干部、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中的党员组建临时党支部,下设楼座临时党小组,由单元党员中心户构成,并联系楼层热心群众。临时党支部实行“双报到”制度,按照规定时间和内容,亮明身份开展工作。二是实施四方共治。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居民业主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架构。党支部层面,用好支部联建、志愿服务两个抓手;业委会层面,实行党支部和业委会双向培育交叉任职;物业企业层面,定期召开议事会议保证职责落地;业主层面,通过党群联席会引导居民广参与、当管家。三是锚定四项重点。开展“敲门”“扫楼”行动,吃透掌握住户信息并建立动态数据库;常态化进行义务大清扫大整治,凝聚各方力量建设一批“微公园”“微乐园”;组建“红马甲”巡逻管控队伍,依托党员调解队化解邻里纠纷;推进“热爱、解难、帮办、同心”系列活动,赋能和谐小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