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聚焦专业化、市场化、本土化,不断拓宽选人渠道,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三个聚焦”扩大干部队伍“蓄水池”


  择优选聘事业单位年轻科级干部综合比选考试现场(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陈蔚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聚焦专业化、市场化、本土化,着力解决传统事业单位招聘和公务员招录渠道单一的问题,打通体制内外人才流动的“双向道”,构建各类人才互通的“立交桥”,不断拓宽选人渠道,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聚焦专业化<<
  靶向引进专业人才
  为了解决年轻干部储备不足、专业化人才短缺等问题,自2019年以来,新区持续实施党政干部人才“优选计划”选调工程,面向海内外重点高校选调事业编制专业化干部人才。
  “‘优选计划’是加快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年轻干部人才储备的重要举措。”工委组织部干部二科负责人牛化强介绍,截至目前,新区已选调近400名专业化优秀干部人才。
  同时,新区坚持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区承担的四大国家战略和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链,做好人才紧缺专业五年规划。通过梳理经略海洋、金融投资、高端化工等十大类紧缺急需专业,科学设置选调岗位专业资格条件,优先选调中共党员、学生干部和奖学金获得者,选调的专业人才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85%以上。
  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新区还打造了全流程一体化“云招聘”模式,为应聘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为持续靶向引才,扩大“增量”。

  >>聚焦市场化<<
  精准选聘成熟人才
  “为了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加大市场化人才引进力度,新区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企业相融合的人才流动‘旋转门’机制。”牛化强说,“旋转门”制度主要是指人才在政府、企业、智库之间跨界穿梭任职、双向转换角色的机制。旨在通过引育并举、双向发力,进一步畅通人才的流通渠道,培养提升人才全局视野、知识结构,从不同维度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对于畅通政府、政企、政社间关系,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实绩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新区突出“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今年面向国有企业和普通高校,采用“理论知识测试+履历业绩评价+解决问题能力测评”方式,择优选聘20名事业单位专业化年轻科级干部。征集单位用人需求,统筹考虑干部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因素,围绕新区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主要安排到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比较重的部门,专业履历匹配度达到90%以上,为机关事业单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市场活力。

  >>聚焦本土化<<
  吸纳培育基层人才
  为打通体制内外人才流动的“双向道”,让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编外干部工作生活更有奔头,新区持续面向本土优秀人才招录基层公务员。近年来,新区根据本土人才储备情况,进一步优化设置年龄学历、任职资格、基层表现等门槛条件,重点选拔“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的本土优秀人才。自2018年以来,面向本土优秀人才招录21名基层公务员,其中,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9人,长期在镇街一线工作的人员12人。
  “通过将本土人才就地充实到镇街公务员队伍,不断加大培养和使用力度,激励人才在服务新区发展中发挥优势、贡献智慧、实现价值,更加坚定了本土人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牛化强说。
  下一步,工委组织部将持续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扩大干部队伍“蓄水池”,为新区培养和锻造一支具有专业化素养、市场化思维、本土化情怀的干部队伍。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