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选派11名帮扶教师赴陇南市武都区及定西市岷县开展教育领域深度合作,打造东部地区助推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新样板

组团帮扶续写“山海情深”

  □本报记者 丁一
  
  东西协作,山海情深。11月22日,青岛西海岸新区-陇南市武都区签订合作协议,在武都区建立“智慧教育协作创新基地”,新区将智慧教育资源全部共享给武都区,并且开展两地智慧云课堂研究,提升武都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编程、机器人比赛等领域的创新人才。同时,两地将组成联盟校,组队参加全国和世界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
  “智慧教育协作创新基地”是甘肃省首个东西部智慧教育协作创新基地。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中央电教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建设行动试点区域和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新区未来将利用该平台,将智慧教育的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推广到武都区,让更多西部地区的孩子受益,对于提升东西部协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新区目前共有两个对口协作地区,分别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近年来,区教体局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惠、合作双赢的原则,充分发挥新区教育优势条件,积极探索协作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促进两地在教育人才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育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打造东部地区助推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样板。
  其中,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8月5日,新区选派一批优秀骨干校长、教师到对口县区,全面参与东西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其中,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副校长姜秀文担任武都区甘泉农业中学校长,参与协作的王兴华、杨光两位老师担任学校德育主任和信息中心主任。
  “我们到达前就提前研究本地学情,到达工作岗位后持续与本地教师合作与交流,开展教研、教改、教学活动,按照‘组团式’帮扶工作要求,首先要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对此,区教体局已与武都区教育局达成对两所对口校专项资金帮扶,改善办学条件。我所在的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的崔秀光校长也将带领专业团队来甘泉农业中学深入考察交流,援建1-2个专业实训室。”姜秀文介绍。
  根据安排,未来甘泉农业中学将结合武都区社会经济和产业建设,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专业与企业的高效共建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
  除了姜秀文及2名骨干教师到甘泉农业中学任职,新区还选派新区二中副校长逄锦在及3名骨干教师到武都区八一中学任职,选派致远中学副校长刘相林及3名骨干教师至岷县二中任职,合计派出“组团式”教育人才帮扶干部教师共11人。
  “‘组团式’帮扶教师的到来,将先进理念、做法、经验引到我校,让东西教育有机互助,带动学校提升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也使薄弱学科强了起来。”岷县二中副校长刘宏刚说。
  据了解,在为期三年的帮扶中,“组团式”教育人才帮扶团队将依托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自身丰富的教育经验,突出“组团式”帮扶优势,坚持内外并重、“软”“硬”并重、“造血”“输血”并重,以理念植入、业务开展、资源共享、队伍建设等形式,扎根当地学校,为推动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区力量。
  在“组团式”帮扶的同时,区教体局还充分发挥结对帮扶和现场支教等手段的作用。“目前,我们与武都区共结成帮扶学校15对,与岷县结成帮扶学校46对。根据帮扶协作计划,开展高质高效的培训与交流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活动现场连线等形式,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区教体局工作人员樊思宏告诉记者。今年,新区还向武都区派遣支教干部教师9人,向岷县派遣支教教师6名。业务能力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好干部和好教师的到任,提升了西部地区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增加了学校间和老师间的交流,提高了业务素质。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