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第五届牡丹芍药赏花季暨龙马大村民俗文化节开幕

春游大村,赴一场国色天香之约


  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内牡丹盛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文/图 本报记者 梁玉鹏
  4月2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五届牡丹芍药赏花季暨龙马大村民俗文化节在大村镇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拉开帷幕。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至6月,活动期间,市民游客在赏花游园的同时还可以观看精彩的民俗演出,体验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趁着五一假期的悠闲时光,不妨携亲友来大村开启一场濡染龙马文化、沉浸春和景明的美好旅程。
  赏牡丹品民俗
  畅游龙马大村
  开幕式现场,国风乐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民乐盛宴,让大家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古色古香的牡丹仙子汉服走秀,令观众们大饱眼福;真人情景剧《丁氏家训》,带领游客近距离感受大村丁氏深厚的文化底蕴。
  演出结束后,伴随着大屏幕上精彩的动画展示,大村镇IP形象“小龙马”正式发布,各种特色文创产品同步亮相。现场,大村镇还推出了菌菇特色旅游线路、采摘精品旅游线路、研学精品旅游线路和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等4条“大村四季好风光”精品旅游路线。特色旅游线路使得各个景点连珠成串、相互交织,让游客在旅行中充分体验人文大村的多彩魅力。
  作为新区“西海岸悠游季”乡村振兴板块的重头戏,此次文化节除了精彩的开幕式演出,还在牡丹园内设置了民俗文化体验区、城发美食街和大村镇特色农产品及文旅展示区,联袂组成了春趣龙马游园会。在八角亭广场,多位茂腔名家正在进行精彩纷呈的茂腔表演,为游客们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大餐。继续往前走,龙马旱船和龙马大鼓体验区内也是人头攒动,游客们纷纷沉浸在大村镇非遗文化的氛围中。在纸鸢体验区和书法、剪纸体验区,孩子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绘制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做强牡丹产业
  拉长产业链条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大村镇发展文旅产业的先天优势。大村镇地处青潍日三地城镇圈交会之处,周边有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三大活力源”,拥有九山百库、两河贯境、绿半全域的生态禀赋,域内有大小水库塘坝145座,森林覆盖率达58%。
  据介绍,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位于大村镇西南庄南侧,由城发集团(青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营。作为北方沿海规模最大的牡丹园,园区集花卉培育生产、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于一体,每年四月份,从国内外引进的700余种、几十万株牡丹芍药竞相开放、逞妍斗色,为游客奉上一场绚丽多彩的观赏盛宴。
  同时,城发集团深挖牡丹产业价值圈层,做大做强牡丹产业链,促进“花经济”到“花产业”的转变,选用崂山优质水源、进口啤酒花和麦芽,添加牡丹花瓣、牡丹花蕊,研发生产出牡丹精酿系列,让顾客们感受不一样的味蕾体验。
  文旅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大村镇是龙马文化的发祥地,厚存琅琊丁氏文化、盐关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底蕴。为进一步传承发扬好龙马精神,大村镇不遗余力发展本土文化,打响“丁家里民宿文化节”“翰墨大村·情系故乡”等文化品牌,“龙马锣鼓”“龙马旱船”成功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镇还投资360万元,打造西南庄村史馆、东方红红色文化博物馆,搭建起大村的红色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交流平台,绘就出一张彰显大村人文精神、风格独特靓丽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大村镇以“菌药茶花果畜”等特色农业为发展主线,推动形成观光、采摘、民宿、拓展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的多维度立体发展模式,培育打造出以绿色家园循环农业、西南庄村史馆和潭隆烧坊产学研一体发展项目为代表的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相互促进、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和谐并存,让文旅融合发展之花开遍大村。
  接下来,大村镇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山水资源和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持续加大文旅项目招引、提升文化内涵,开辟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大村路径。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