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强“工”兴“产”,激荡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胶南街道坚持党建赋能,奋力推动产业发展向“新”而行、工业经济向“高”而攀、营商环境向“优”而进


  蓬勃发展的胶南街道,正焕发勃勃生机。

   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已累计更新升级11条智能生产线。

   青岛世纪海佳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

   胶南街道创新打造企业家交流平台“胶新讲堂”。

   弘元国际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王心怡 丁琪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向“新”而行、向“智”升级,企业转型发展步履铿锵……金秋十月,胶南街道这片热土上,激荡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一幕幕奋进场景、一份份闪亮答卷的背后,是这个百亿级工业镇街锚定工业经济笃行实干的生动写照。胶南街道聚焦“强工兴产 出彩胶南”建设目标,坚持党建赋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手抓”,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以实干之举履发展之责,以非常之力攻非常之坚,在跨越式发展的新赛道上,胶南街道正加速奔跑。

  A红心引领,“链”出发展新动能
  走进位于胶南街道的青岛世纪海佳机械有限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W-001系列喷水织机正在加紧生产,该织机实现了喷水、喷气在同一平台上共线生产的颠覆性创新,进一步引领无梭织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
  “公司作为街道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依托党建带动、产业联动、资源流动的‘链上党建’模式,先后与10余家链内链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解决了员工短缺、原材料稀缺等难题。”青岛世纪海佳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俭介绍,目前,企业生产的喷水织机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累计销量已超16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5%。
  青岛世纪海佳机械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正是胶南街道通过完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推动企业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了解,胶南街道作为新区的老工业园区和百亿级工业镇街,现有各类实体企业7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20家、高新技术企业114家、“专精特新”企业101家。如何以党建引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擦亮工业企业集聚的优势和底色,一直是胶南街道全局谋划和全域推进的重点。
党建赋能 双融互促
  胶南街道始终坚持以组织优势凝聚发展动能,探索出一条“以链促产、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共融”的党建新路子,通过建强“党建链”、优化“服务链”、赋能“产业链”的方式,把各方要素组织起来,辐射带动街道各行各业抱团发展。
  今年6月份,街道“中心企业1+N”区域化党建推进会议暨“一图谱一清单”发布活动举行,形成以青岛海之冠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福茂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中心,周边企业、社区、教育和医疗机构等联建共建的“中心企业1+N”区域化党建模式。
  “‘一图谱’指一张区域化党建项目图谱,‘一清单’指一张区域化党建活动清单。通过建立‘中心企业1+N’区域化党建模式,将企业服务、民生保障等工作纳入区域化党建协商议事内容,通过成员单位自主提报和街道下沉挖潜等途径,梳理场地、人力等资源清单63项,征集走访慰问、医疗帮扶等需求清单43项,‘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相匹配,实现区域内有限资源的无限深度共享,凝聚起澎湃发展的‘红色力量’。”胶南街道组织委员马婷介绍。
龙头带动 延链聚合
  街道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一个链主企业、一套发展规划、一支专业指导团队”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海洋装备等十大优势产业链。将青岛西海岸康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作为“火车头”倾力培育,充分发挥“链主”企业技术、资本、品牌优势,推出“链企同行、创赢未来”企业“链”心会系列活动,以“链”为媒,以现有企业为桥梁,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目前街道相继举办企业“链”心会20余场,优化信息、设备、产品等方面配置,在“共建共享 合力共赢”的集群化布局下,链主企业“以大带小”“以点带链”的影响力逐步扩散至辖区其他企业,实现企业发展由“单兵作战”转变为“抱团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红色引擎 创赢同行
  在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就是党组织的最小单元,支部在班组、誓词在车间、党旗在产线。“公司成立3支以产品研发、人员管理等为课题的攻坚队,将组织力变成生产力,带动企业实现年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8%。”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袁鹏介绍说。
  通过持续擦亮“红心引领 创赢同行”非公党建品牌,街道倾力打造青岛华天车辆有限公司等9家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一个个非公党组织,就像一台台红色发动机,释放澎湃的发展动力,推动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助力非公经济“加速跑”。随着一个个务实举措的落地,企业找准抓实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入融合的着力点,持续释放发展潜能。

  B强筋壮骨,筑牢工业“硬支撑”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在胶南街道这个工业制造业占比超75%的“工业集聚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尤为关键。街道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逐步提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筑巢引凤 内配外引
  在胶南街道大卢河畔,一座19层高的现代化综合大楼拔地而起。“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弘元国际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分三期建设,包括1栋综合楼、2栋产业发展楼、8栋产业服务楼,目前均已封顶。”该项目总经理刘玉华告诉记者,这里之前建设的传统钢结构厂房存在利用率较低、经济回报不高等问题,企业一直在寻求新发展新突破。
  街道开展企业走访活动时,包联干部了解到企业有升级改造意向。街道迅速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题研讨,协助企业开展筹备及招商工作。目前,项目已招引入驻智能装备制造和工业设计、技术研发等5类行业、28家企业。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街道通过创新实施破旧立新、收旧换新、扩旧建新、除旧布新“四种做法”,鼓励企业拆除原有低效老旧厂房,重新规划新产业;支持企业通过“以地招商”方式完成新项目招引和嫁接,对无法实际用于建设的项目用地进行回收和置换,帮助企业另行选址,助力企业落地发展;对经营状态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推动其改建、扩建现有生产车间,提升经营效益。
创新思路 分类转型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正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竞跑数字化转型,胶南街道早有行动。街道在全区率先研究出台《以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抓大育小、梯度发展,筛选出重点企业16家,第一时间召开座谈会,结合企业实际逐一分析在数字化评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业务和数字化生态上的转型思路,在细分行业和场景中“立标打样”,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焕发街道老工业区生机和活力的必由之路。街道按照企业发展进程,梳理出已转型、正转型、拟转型“三张清单”,分阶段、分层次引导和指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在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等19个领域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高水平技术改造,初步形成涉及50家企业的整体框架。
  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将产品智能化作为整体业务转型升级战略,凭借行业内领先的智能算法、识别技术和商用展示柜硬件方面的专长,在商用智能售货柜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软硬件一体化优势,目前已通过数字模块升级、产线技改累计投资2.5亿元,更新升级11条智能生产线,实现产值跃升。
以商招商 以企引企
  项目引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胶南街道把项目引进工作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支撑,从机制完善、载体利用等方面发力,为辖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为进一步凝聚招引共识,街道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手,创新项目引进方式,如依托“链”心会在引导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企业之间的口碑效应招引更多企业,挖掘产业相关的优质项目信息,为培育产业生态链夯实基础;依托高层工业楼宇等载体,靶向招引商业服务业项目等。
  作为街道“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政策科学运用和成功实践的结晶,德尔迅高端玻璃生产配套项目由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牵线搭桥,由国内冷链系列商用冷柜可视成品玻璃门龙头企业——德尔迅技术(大连)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依托国内一流先进技术和独有新材料,致力于打造冷链系列商用冷柜可视成品玻璃门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助力新区锻造智能家电千亿级产业集群。

  C精准赋能,答好助企“服务卷”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近日,在胶南街道组织的“纪企恳谈·亲清聆商”座谈会上,来自化工、海洋装备、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家代表畅所欲言、共谋发展。会上,青岛万基万工具有限公司财务主管黄晋亮说:“当我们提出想请街道协调解决企业职工‘停车难’问题后,街道第一时间‘吹哨’,回应速度快、效率高,仅用一周时间就解决了企业职工的‘急难愁盼’,让我们深受感动。”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街道“企业吹哨·服务送到”品牌推广以来,围绕“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搭建政企沟通新桥梁,有效提升服务质效,以“吹哨报到”助力企业发展。
搭建平台 靠前服务
  在集聚着700余家实体企业、11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沃土上,靠前服务始终是胶南街道做强产业链的“关键一招”。
  “借助街道搭建的‘胶新讲堂’平台,我们结识了更多的企业朋友,并在与海容等企业深入沟通后,达成了新的合作,目前仅与海容之间的订单额就达到1000多万元。”作为“胶新讲堂”的受益者,青岛大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忠深有体会。
  为让企业从空间上的“好邻居”变为市场上的“好伙伴”,胶南街道秉持“学习 创新 分享 共赢”理念,创新打造政企互动、业界交流、共建共赢的平台——“胶新讲堂”,设置“惠企政策宣”“金融服务讲”等板块,为企业家提供政策宣传、产品推介、创业经验分享的沟通平台,已推动中赢包装、大东科技等多家企业与辖区其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成功签订30余份合作协议。
驻企服务 纾困解难
  在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的过程中,胶南街道致力于培育“政策明白人团队”,组织113名包联干部提供驻企服务,常态化开展每季度“大走访”及每月“小走访”活动,研究制定走访清单、开展走访前集中培训,带着问题下去、形成方案回来,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街道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聚焦“服务方式、审批办理、执法检查、政策落实、企业走访、问题受理、政府诚信、监督管理、实事办理、廉洁交往”等十个重点创新打法,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准”》,开展涉企领域服务和监管规范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抓好“一线驻企、政企恳谈”等八个方面,筑牢涉企人员依法办事理念、规范为企服务行为,推动形成常态化内部监督机制。
全面摸底 精准送岗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为实现辖区劳动力就业和企业用工“双向匹配”,胶南街道优化用工交流和招聘渠道,推出“就业帮”“三送服务”“线上线下1+1招聘模式”等一系列就业“大礼包”,联合辖区企业举办“云招聘”活动,在帮助企业前置筛选人才的基础上,为企业“一对一”精准推送,帮助惠陆有机硅等企业匹配员工260余名。
  针对零散工、临时工、短期工,街道引导企业通过“智找活”小程序发布用工信息,扩大招工范围;针对技术性强、专业性强的用工信息,牵头与黄海学院等驻区高校定期对接,根据专业方向、人才层次“定制化”举办20余场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高效对接平台。
  为做好新形势下稳就业、保就业工作,街道全面摸底辖区群众劳动技能水平,建立就业帮扶常态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叉车司机、低压电工等12个工种的精准滴灌式技能培训,实现“精准送岗”。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如今的胶南街道,城市定位更加明晰、城市气质日益彰显、发展动能全面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敢为人先、昂扬向上,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站在新的起点上,胶南街道必将激发勇气、激扬士气,奋力把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项目优势、发展优势,厚植“再出发”的澎湃后劲,以更加笃定的脚步,迈向进位赶超、奋发图强的新高度。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