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就能进国企?这种“能人”千万别信
一男子以安排工作为名诈骗13名被害人140余万元,获刑十一年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本报通讯员 石艺
无需考试,只要给点“中介费”就能进入国企工作。男子王某在一年的时间里,以安排工作为名,先后诈骗13名被害人140余万元。近日,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王某依法提起公诉。经过审理,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十一年。
谎称给钱就能入职
2023年2月,王某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布招工广告,遂心生一计,自己在朋友圈大量转发其他中介的招工广告,号称“可通过内部渠道进多个国企”,坐等迫切找工作的“鱼儿”上钩,从而行骗牟利。
李某、王某某等13人通过同事介绍、查看朋友圈认识了王某,王某谎称自己认识领导,有特殊途径,不用考试,只要交上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进入国企工作。为了让李某等人放心交钱,王某还与被害人签订了“就业协议”,承诺如果事情办不成会全额退款,以此打消被害人的顾虑,获取被害人的信任。
诈骗140余万元难逃法网
李某、王某某等人轻信了王某的说辞,多次给王某转账总计140余万元。收到钱款后,王某就不断释放“可以办”“正在办”“抓紧办”的信号,并伪造体检通知、面试通知。因久拖未办,被害人催得急,王某便谎称会退款,最后失联。
实际上,王某根本没有帮人安排工作的能力,所谓的领导和关系也是瞎编的,骗来的钱款都被其用于个人的高消费和购买彩票。被害人在苦等几个月后,意识到被骗,随即向公安机关报警。2023年6月,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2024年5月7日,区检察院对王某涉嫌诈骗一案依法提起公诉。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总计140余万元,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十一年。
■检察官提醒
警惕四类求职陷阱
不法分子常常抓住人们谋求稳定工作的心理,打着帮人安排工作的幌子进行诱骗,导致不少求职者徒费精力、财力。
有的不法分子通过劳务中介、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夸大薪酬待遇,吸引求职者缴纳定金;有的则通过伪造应聘地点、组织虚假招聘考试和入职手续,制造求职者已入职的假象,进而骗取介绍费、培训费等。整个诈骗流程设计得“完整”且“规范”,求职者难以分辨真伪。
更有甚者,不法分子还会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诈骗,他们根据求职者的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一步步将求职者引入骗局。还有一些犯罪团伙,通过注册公司、入驻写字楼等方式,将自己包装成合法企业,暗中却从事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
提醒广大求职者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所谓花钱找关系的说法。一旦发现被骗,应当立即报警,并注意搜集和保存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