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出台三年行动方案,九大行动进一步繁荣文旅消费
打造旅游强区“施工图”来了
构建“城旅一体、主客共享、全域发展、居旅相宜”的现代旅游产业生态圈
□本报记者 仪博文
5月22日,西海岸新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进一步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 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行动方案(2025-2027)》(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行解读。
《行动方案》提出,新区将开展景区城市建设、旅游消费升级、海洋旅游提质、四张名片与旅游联动、文旅市场主体培强、文旅跨界融合创新、淡季旅游突破、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提质、旅游秩序整治等九大行动,着力构建“城旅一体、主客共享、全域发展、居旅相宜”的现代旅游产业生态圈。
今年以来,新区以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统筹各方力量,建设大文旅体系,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让新区全域全季旅游出彩出圈。
逐步开通“漫游新区”定制公交线路,建设西海岸旅游集散中心
“景城融合”,全域全季皆精彩
□本报记者 仪博文
西海岸新区秉持“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融合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景区城市建设行动,通过搭建城景融合大框架、构建全域全季的景区城市、提升景区城市服务质量,实现城市与景观的深度融合。
《行动方案》提出,新区将高水平编制“十五五”文旅发展规划,构建以“凤凰岛、灵山湾、琅琊台”等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以“金沙滩、唐岛湾、灵山湾、小珠山、古镇口、藏马山”六大旅居圈为支撑,以“蓝色海湾、绿色山林、品质城区、活力乡村”为文旅融合发展带的“四核聚力、多点支撑、轴带展开”的大旅游空间布局。逐步开通连接景区景点、休闲街区、文博场所、体育赛事的“漫游新区”定制公交线路,配套公共交通换乘中心,让城市成为景区的大游客中心。通过加快核心景区升级焕新,建设集旅游集散、咨询服务、门票销售、形象展示、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西海岸旅游集散中心。支持在具备条件的景区,导入行进式演艺新场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鼓励景区研发旅游文创产品,增设餐饮、露营、游乐等二次消费项目。到2027年,争取3A级以上景区数量突破16家。
通过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把景区连线成片,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升级,打造“花开西海岸、干杯西海岸、驾行西海岸、冬游西海岸”全域全季旅游产品。结合城市更新和片区改造,把西海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历史文化故事、地域文化特色等融入城市街区,营造“时时可留影,处处可出片”的网红打卡新场景。同时,将城市环境按景区标准进行管理,把“精致”理念渗透到景区城市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建设整洁、有序、优美的景区城市。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琅琊文化、齐鲁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标志性内涵,加快推进琅琊台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全面整合琅琊台景区、龙湾、斋堂岛等旅游资源,构建以“一园、一台、一湾、一岛”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和海上丝绸之路北方文旅新地标。
结合“品质西海岸”建设,聚焦海上旅游、涉旅客运、旅游服务等领域,健全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旅行管家”金牌导游服务队伍,形成人人都是“品质西海岸”代言人、都是西海岸旅游推介官的城市形象传播体系,推动景区城市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打造更具活力的影视旅游高地、大型演出和音乐节会集聚地、一站式啤酒主题度假目的地、会展旅游消费承载地
联动发展,“四张名片”更靓丽
□本报记者 仪博文
为进一步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西海岸新区将开展四张名片与旅游联动行动,持续擦亮“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牌,并与旅游强区建设形成联动发展。
发挥“影视之都”新优势,建设更具创新活力的影视旅游高地。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打造世界一流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丰富“片场之旅”和“电影之旅”两大影视旅游产品,支持东方影都做大国际研学营、开发影视IP衍生产品。策划推出《蛟龙行动》国防主题文旅研学基地项目,对电影主要道具“龙鲸号”核潜艇进行修复,1:1还原电影中潜艇舱体、作战指挥室等,开发影视IP文旅研学、国防教育体验、文创消费、场景沉浸式互动等消费新场景。提速藏马山影视外景地建设,开发更多拍摄场景,加速运营中心、审核中心、编剧中心、成剧中心、剧服中心、演员中心六大服务中心落地,赋能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在藏马山影视外景地引入知名影视作品IP,打造沉浸式影视主题公园。
唱响“音乐之岛”最强音,打造大型演出和音乐节会集聚地。发力演出经济,充分利用藏马山湖畔演艺中心、生态观光园、金沙滩啤酒城、古镇口白沙湾等场地,打造一批新区自有、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良好口碑的音乐节品牌。开拓演艺经纪市场,打造偶像培训基地。实施大型营业性演出“容缺预审”,优化演出行业营商环境。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获评“2025青岛市十大网红打卡地”,第二季演出自5月1日开演以来,持续火爆,场均上座率80%以上。打造多样化的新型演艺空间,每年举办各类音乐会、歌舞剧、话剧、儿童剧等演出200场以上,让演艺新空间成为城市文化新亮点。
提升“啤酒之城”影响力,打造一站式啤酒主题度假目的地。全力办好青岛国际啤酒节,突出科技和青春特色,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丰富节会文化活动板块的内容和形式,打造极具现代科技感、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盛会。深入研究金沙滩啤酒城消费场景,推动金沙滩啤酒城整体规划升级和改造建设,全面提升啤酒城常态化运营、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成亚洲规模最大、业态最全、体验最丰富的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拉满“会展之滨”热力值,打造会展旅游消费承载地。聚焦优存量、扩增量,打造会展“拳头产品”,每年举办各类会议(论坛)、展览、节庆活动400场以上。放大中国最佳会展名区溢出效应,推动会展活动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广“跟着会展去旅行”,结合会展主题设计沉浸式旅游线路。针对参展客商开发会展旅游套票产品,组织文旅企业推出凭证优惠游景区、餐饮住宿享折扣等文旅惠民消费举措,延长会展效应,激发会展旅游消费动能。
聚焦“体育+文旅”“康养+文旅”“农业+文旅”等方面,持续开展文旅跨界融合创新行动
跨界破局,文旅“融”出新天地
□本报记者 仪博文
文旅跨界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容,还促进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除了与“四张名片”的联动外,西海岸新区还将聚焦“体育+文旅”“康养+文旅”“农业+文旅”等方面,持续开展文旅跨界融合创新行动。
推动文体旅“建圈强链”,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承办世界海岸赛艇锦标赛等国际赛事,举办中超联赛、半程马拉松、全民滑雪挑战赛、“飞北”全国青少年航模总决赛等国家级、省市级赛事及彩虹跑、沙滩跑等新区特色品牌赛事100项,打造“倾心体育”赛事服务品牌。开发差异化体育旅游产品,定期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赛事目录,推出一批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线路和体育旅游目的地,形成“一人参赛,多人旅游”的模式。同时,以中超联赛、马拉松等赛事为纽带,精心策划金沙滩啤酒城体育休闲之旅、凤凰岛环岛骑行等体旅融合线路,实施“球票门票互通”政策,持球票可低价入住区内29家品牌酒店,免费游览5处景区。
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产业,发挥自身区域中医医疗“副中心”和“次中心”资源优势,推动旅居康养和甜蜜经济互动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滨海疗养、森林氧吧、禅修康养等健康旅游业态,重点打造“金婚银婚”和“山海康养”两条特色旅居线路,培育全国领先的旅居康养目的地。在张家楼、灵珠山等地推出一批中医药温泉养生、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动藏马山等一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构建涵盖温泉康养、生态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等多元化业态的康养旅游产业。
以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结合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打造杨家山里、画美达尼、海青茶山、山水藏马、果韵宝山、灵山卫毛家山等一批集农耕体验、文化创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盘活农村闲置住房资源,开发更多类似杨家山里院子旅居、灵山岛水灵山舍等将自然美景与现代化设施完美结合的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停留,拓展富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