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阳光执法+专业护航”模式,织密水路运输安全网
“找问题”还要“送服务”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在海韵丰游艇码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文/图 本报记者李涛
“十一”假期即将来临,西海岸新区水路客运即将迎来高峰期。守好安全关,才能畅游黄金周。连日来,西海岸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与筑牢安全底线紧密结合,创新“阳光执法+专业护航”模式,为辖区水路运输企业开展了一次全方位的节前安全体检。
9月24日,东方影都海韵丰游艇码头的海面波光粼粼,数十艘游艇整齐地停靠在泊位上。码头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港航执法中队执法人员与第三方技术专家,准备开展例行安全生产检查。
“您好,这是本次检查的二维码,请扫描确认。”执法人员首先出示了提前在山东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备案生成的专属二维码,经企业工作人员扫码确认后,才进入码头作业区。这一“扫码入企”环节,是新区推行阳光执法机制的明确要求,意味着每次检查,执法过程和结果均全程留痕上传,从源头确保执法检查程序规范、信息公开,有力提升了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此外,该局还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参与检查,借助“外脑”提升监管专业性。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与技术专家登上甲板测试船舶导航通信设备,仔细查看合格证与检修记录,翻阅安全生产台账、船员培训记录和应急预案……“我们重点查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没有落实到位、应对大客流的准备是否充分,帮助企业从管理机制上找盲区、堵漏洞。专家团队若发现企业的应急预案缺乏实操性,会当场指导企业修订,并开展模拟应急演练,让隐患整改落到实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港航执法中队中队长丁星强告诉记者。
对于此次检查,企业感受最深的是高效与务实。东方影都海韵丰游艇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执法人员来检查,效率比以前高太多了。我们每次都会提前收到明确通知,清楚检查内容和时间,完全不耽误运营准备。他们不仅是‘找问题’,更是‘送服务’。每次除了查设备、看台账,还会帮我们找管理漏洞,普及最新的安全管理知识,这种针对性指导让我们心里踏实不少。”
近年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始终把助企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化身企业的“辅导员”,依据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诊断报告,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还会定期跟踪整改进度,直到隐患清零。截至目前,此次专项行动已完成对10家重点水路运输企业的“安全体检”,所有企业都根据诊断报告完成了首轮整改,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此次执法检查工作只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执法模式、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把这套模式推广到更多水路运输企业,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也为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水路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大队长穆俊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