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水藏南 旅游小镇

藏南特色小镇建设初显成效

加快培育建设发展特色小镇,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至今的时代必然,又是新区努力打造“四区一基地”率先转型发展的致胜道路,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一招,可谓是集时代性、创造性、前瞻性于一身的重大战略布局与举措。

任何重大战略的现实生产力与长远生命力全在于实践。建设特色小镇的实践过程首要的焦点是抓住“特色”。藏南镇党政一班人,结合自身实际,发现特色、捕捉特色、聚焦特色,经过密集调研和梳理,对镇域经济功能、建筑风格特色、文化与传统、自然环境等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确立了“山水藏南 旅游小镇”的特色发展目标,采取政府引导、政企合作的模式,整合工商资源,聚集市场要素,打造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特色镇建设向青岛旅游目的地的高标准、种产销和旅养健相结合的全链条、百姓乐业安居的利民生方向纵深发展。

引龙头,聚项目 解决靠什么立镇的问题

藏南以其地理位置特殊且富有旅游资源而优势凸现。它地处董家口港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区腹地,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境内204国道、沈海高速、开城路等“五路穿越”,藏马山、陡崖子水库“山水交映”,现存高戈庄龙山文化、老母庙等多处遗址,还有“金马”、“银山”、葫芦峪、走马岭等众多传说遗迹。这样的区位,决定了藏南必须抓住地域优势和文化属性,改良和升级现代农业。围绕“山水藏南 旅游小镇”定位规划,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流转,将承包地流转至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吸引一大批现代农业与旅游结合的产业项目。青岛隆海、隆辉农业、中以永丰、沃林、汇瑞……一长串的名字后面,崛起的是日渐清晰和完整的、植入了观光旅游要素的农业产业链。目前,藏南流转土地总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的一半,有两万多亩土地用于发展蓝莓、茶叶等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形成了以隆辉农业、沃林农业、汇瑞农业为代表的一批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合万亩乡村旅游景区、万亩产业园区、万亩水利风景区、万亩生态林场资源,形成了覆盖北部山区的“藏马山产业园”,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脊梁和依托。

创品牌,建地标 解决靠什么留人的问题

抓住了特色,就等于选择了方向。项目来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产业聚财气、园区聚人气、服务聚名气,做大做美与特色定位一致的功能区,打造青岛西海岸旅游新地标,把南来北往的客人引来、留下,为特色镇建设积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经过多年精心打造的青岛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义不容辞地承载了这一使命。

面积达31平方公里的藏马山乡村旅游度假区,是特色镇建设中政企合作成功的样板。2008年,引进青岛隆海集团,促成了西海岸本土民营企业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旅游综合体项目。依据规划,项目投资需136亿元,打造建筑规模200万平方米,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能同时容纳1000人住宿、1500人会议的大型国际旅游度假区。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投资23亿元,规划建设“三带”“九区”景观。今年“五一”,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惊艳亮相。赏花会、滑翔、汽车露营、滑雪,一个接一个的主题活动,吸引了20多万人次前去观览。目前景区已经取得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特色农业旅游示范点”、“青岛市观光园基地”等称号,成为西海岸最靓丽的旅游养生名片。

坚持“中国首个养生综合体”的品牌定位,立志成为青岛“旅游目的地,养生新地标”的藏马山,日前正全力推进构建旅游观光、休闲采摘、娱乐体验、养老养生、启智禅修、医疗保健、体育运动等多方面的旅游综合体,打造特色镇建设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促共享,惠民生 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

特色镇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让老百姓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藏南坚持特色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实施镇域带动战略,以转移安置农村剩余人口、居民集中安置居住、提升公共服务等为重点,引导农民参与特色旅游和休闲旅游产业,让人口、资金流、信息流等市场要素向镇上聚集,向园区聚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考虑到藏南是典型的农业山区镇和库区移民镇,镇驻地商贸功能不足、欠发达是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困难和瓶颈,促进两区融合,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是惠及民生的首要内容。为此,18项的镇驻地改造提升拓展工程被提上日程。在东岭首开区,总投资8100万的改造提升工程正逐项落实;在老驻地,投资6000万元的商业示范街新建工程及环境改造工程、投资500万元的横河川集贸市场搬迁工程也依次推进。

农业产业项目集聚,旅游度假区开门纳客,其承载能力增强……一个个的利好,促进了土生土长的藏南人农民身份的嬗变。在藏南调研时,笔者通过与背着喷雾器给路边绿化树喷药杀虫的长阡沟村民的谈话,深深感受到了特色镇建设给他们带来的憧憬和希望。用他们的话说:“守着这么大的景区(指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还愁吃不上饭?”

以第一产业做底子,引进旅游业,形成观光农业、农庄休闲度假等业态。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提升了传统农业的附加值。与此同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提升了农民的生存技能,使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受益。现在的农民,不是简单重复昨天的生活,而是在新的产业链中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眼下,长阡沟等十个村庄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全面铺开,有1栋农民公寓已建成并交付使用,6栋安置楼主体已封顶正在内部装修、13栋安置楼已建至主体封顶,2015年年底将实现部分村民搬迁。看得见的好日子就在眼前,农民有底气说幸福!文/李 波(黄岛区委党校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高级讲师)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