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两周年·决策者说

新区“妙解”

在今天的新区获批两周年媒体座谈会上,王建祥在给44家各级媒体介绍新区两年发展情况时,妙语连珠,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段子”描绘,轻松诙谐中即让新区两年来的发展历程如在眼前,令在座听众耳目一新,击节叫好——

◆青岛第一,烟台第二,

新区第三

这是2015年新区与全省17个地级市在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方面对比的排名。事实上,在我们新区内部,我们觉得新区“全市必是第一”,在青岛市的考核中,2014年和2015年两年,我们新区全部都是第一,并且在2015年与第二名拉开了很大差距;“全省必进上位”,2015年,新区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今年上半年将超过7个,全省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方面,青岛市第一,烟台市第二,新区第三;“国家级新区中必保第三”,目前,在17个国家级新区中,新区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排名第三。这是三道“军令状”。

◆天天有项目

新区获批后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国家发改委要求我们必须保持两位数增长,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十年再造一个青岛的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要年均增长12%。李群书记和张新起市长要求我们“不管怎样,要天天有项目!”我们不可能天天搞开工签约,只能一个礼拜集中一次,平均下来,通过“三集中”我们基本做到了“天天有项目”。

两年来,新区共计引进建设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其中签约注册500多个,开工340多个,竣工投产160多个,真正实现了“天天有项目”!

◆我们只有一个牌照

最早批复的几个新区,像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当时国家给发一个牌照,再给你一辆汽车,甚至还配上驾驶员。到我们批复的时候就没有了,国家只给你发一个牌照,再告诉你四个字:先行先试。我们就琢磨这四个字,先行先试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先行先试。

两年来,我们先后自主推进35项重大改革,争取国家、省政策试点27项,在很多领域创出了新路子、新模式,也增强了新活力。

◆裁判员、运动员和啦啦队

新区的一大创新就是权责边界清晰化,我这里有个比喻,就像开运动会一样,新区工委管委是组委会、裁判员,负责规划,重大决策区里说了算;功能区是主力军、运动员,相互之间比着干;镇街是啦啦队。功能区和街镇又是什么关系呢?形象来说,就是“功能区管吃饭,镇街管睡觉”。大功能区发展赚钱,镇街管社会治理、社会保障和服务。

◆700亿已经在账上了

新区刚批复,发展建设融资难,很多大功能区什么基础设施都没有,从“零”开始,资金压力非常大。我们做了个测算,5年下来,光基础设施投资就需要1500亿元,当初我们到处找资金。

现在呢,各类资金开始找我们,应接不暇。两年来,各类金融机构蜂拥而至,增加到185家;过去新区的银行是支行,现在已有8家银行在新区设立分行;投资商、证券商等都来与我们洽谈。现在我们已经有700多亿元在账上,钱的问题解决了。

◆会飞的琅琊鸡肉更美

今年是“品牌创建年”,要打品牌。新区农业有一大批特色产品,比如海青茶,品质非常好,但名气却比不上日照、崂山;泊里烧肉,有600年历史,比流亭猪蹄好吃得多;会飞的琅琊鸡,肉的口感特别好;还有西施舌等很多好的自然产品。这些都要通过策划宣传,叫响品牌。

不仅是自然产品,新区工业产品也要叫响品牌。青岛工业的“五朵金花”中,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都在新区建设了工业园区。现在,我们要评选新区自己的“五朵金花”。

◆风生水起

很多人评价新区都用“风生水起”这个词。如果用这个词作为一个比喻的话,那么什么是风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是“风生”,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是“风生”,我们新区180万人民拥护支持是“风生”。什么是水起?全区广大干部激情干事的精神风貌是“水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是“水起”。(王璇 刘腾 刘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